唐山路765弄正心里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正心里位于安国路东侧的唐山路765弄。4栋双开间住宅,红砖立面。东起唐山路·新建路,西到唐山路业广里(当时著名左翼作家夏衍旧居在此),大多是沙逊所控的地产。这片地产多以“租地造屋”方式来开发。“租地造屋”也是上海另位犹太地产大享·哈同经营地产的秘籍之一。不同处是:哈同经营以高档商业地产为主;沙逊,则更多经营的居住物业为主。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唐山路765弄 |
正心里 |
旧式里弄 |
1929年 | 砖木二层 |
4幢 |
720平方米 |

英商业广地产公司是由几家经营房地产的老牌洋行——仁记洋行、元芳洋行、兆丰洋行、公平洋行等共同组织的,其主要业务是置产收租。业广第一任买办姓邬是一个懂营造技术的宁波人,因为开办时主要是取得土地和建造房屋,所以雇佣了他。几年后房屋大部分造好,对邬的需要少了,于是就改请唐晋斋为买办。

最著名的为英商业广地产公司于1888年设立。它所盖的房多数是二层楼石库门里弄房屋,这种里弄房屋的布局,都配合道路,成街成坊兴建,成为上海特有的“石库门里弄房屋”。

从1933年到1941年,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拒绝接纳犹太人难民时,上海敞开了其大门。有2.5万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避居地,是当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和新西兰接收的犹太难民人数的总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600万犹太人在欧洲惨遭杀害的时候,迁移和逃亡来到上海的2.5万犹太人,除了病老死亡之外,都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虹口弄堂的市井生活。





后来二战时期进入上海的犹太难民都居住在租界,处于工部局庇护之下。他们比较多地聚集在虹口,因为那里很早就是俄犹传统居住区,房租也较低廉。

1943年,虹口隔离区设立后,为了方便管理,日本当局在隔离区成立了犹太人自管组织“外人保甲制度”,由犹太人担任“保甲人员”,监察自己的同胞是否有擅出隔离区的行为等。
前一篇:唐山路725弄承康里
后一篇:唐山路781弄逢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