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2022-04-11 21:54:44)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根据徐汇区文化遗产记载,陈立夫的别墅建于1940年代,假三层砖木结构,底层转角部分呈六角形,向前突出。二层是阳台,有水泥栏杆,上下口都有花饰,水泥粉饰外墙。楼前有小花园,可惜现在都改为水泥平地。这种乡村式别墅最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19世纪在英国盛行,成为当时英国标志性的建筑,上海开埠后,英国人大量在英国建造此类住宅。由于它的外形较美,室内装饰简朴,功能合理,就开始在上海流行。以后随着英、法租界向西的扩展,也延伸到全市各区。因徐汇区衡山路、武康路一带已形成高级住宅区,而且乡村风貌浓郁,因此富豪达官们都纷纷效之成风。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目前,几户人家共同居住在这座老房子里。室内光线昏暗,满是尘埃,满是历史的沧桑。同济大学副教授刘刚介绍说:“和南京的民国公馆建筑比较,陈立夫故居比较有上海特色,风格自由而相对活泼。”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陈氏兄弟是著名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一。这四个家族控制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陈立夫出生于浙江吴兴,在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后,他一心想学以致用,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尽绵薄之力。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但在此时已为蒋介石重用的哥哥陈果夫劝说下,1926年陈立夫回国担任了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到1930年代,陈氏兄弟掌握了国民党的党务大权和中统特务组织,一时“权倾朝野”,建立了政治派系 “CC系”。1938年,陈立夫又当上教育部部长。为适应抗战的需要,他建立了一套有利于战时教育的制度与纲领,并在抗战爆发后号召知名高校内迁,以躲避战火。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陈氏兄弟以及CC系成为国民党失守大陆的替罪羊,被排挤出蒋介石的权力中心。1950年陈立夫50岁,正好是他百岁人生的一半,也是人生的转折点。他和家人被迫离开台湾远走美国,在新泽西经营一家养鸡场并以卖鸡蛋为生。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他在自传中写道:“替政府工作这么多年,伺候了蒋公和党内党外不少人,而竟不受谅解,此后将不再伺候任何人,而照料鸡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2001年,陈立夫的三子陈泽宠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回忆刚去世的父亲:“我的父亲总是喜欢用他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并帮助他人。我们觉得他有能力处理任何难题。当时我只有11岁,而父亲已非常年迈,我们要在新泽西搬运鸡饲料,每袋重约100磅。父亲便想办法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木制机器,用来运输和倾倒饲料。此后,其它的一些美国农场也广泛使用这项技术。”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在留美的18年间,陈立夫为谋生还卖过一些自制传统食品,如做月饼用的咸蛋黄。“陈立夫辣椒酱”在美国华人圈子里更是小有名气。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因与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多年的交情,1969年陈立夫应邀返台,晚年提出一个“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方案,在岛内引发强烈震撼。他本人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陈立夫担任台湾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30年来,出版了30本相关书籍,大力促进台湾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推进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