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路浙江中路尊德里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分类: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尊德里位于浙江中路北端的厦门路,新式石库门里弄弄道一般比老式石库门弄道宽,里弄规模也较前扩大。厦门路136弄(尊德里),有房屋138幢,民国19年建,沿街为3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弄内是混合结构的2层石库门房屋。

|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 厦门路136弄 |
尊德里 |
石库门里弄 | 1928年 | 砖混二、三层 |
|
27020平方米 |
1949年以前,尊德里沿街都是商店,其中以铁号居多。弄内有许多行号,如元丰柴油行、金星文具公司、裕成贸易公司等。由于当时房屋较新,主弄宽阔,可并行两部汽车,又距离闹市南京路较近,交通方便,工商业者迁入较多。其他居民大多是收入较高的医生、律师、职员等。
尊德里东临浙江路,后通苏州河,在当时的英租界内,即便以今天房地产
商的眼光来看,其地段、规模也属上乘。 除了尊德里,在上海的南京路、北京东路、陕西南路等处,刘家都有大片的房
产。仅其中一房,每年的房租收入便达5 万多银元。那么湖州的丝商是从什么时候 开始,把经营的目光转向房地产的呢?
1860
年,太平天国为了解除清军对南京的包围,出兵杭州,途中进驻了湖州
的南浔。富商们为躲避战乱,纷纷前往上海租界避难。社会的动荡,使上海的经济 生活悄悄发生着变化。1863
日的《北华捷报》上有这样的报道:“逃难的人都纷纷涌进租界,致使租界成为巨大的避难所。”这使得英租界的地价骤然上
从上海档案馆的“第一道契”中我们可以看到,开埠时的英租界840亩,每亩 每年租金1500
文,大约合一两多白银。在民间,初期每亩土地押租,一般地段只 要银三四十两。可到了1849 年,某法商租地就花了每亩130
两;到1857 界均价涨到每亩642两,又上涨了四倍。
到太平军临近时,一路上扬的地价更是节
节攀升。但战乱过后,避难人潮退去,致使大批房屋空置,租界地价又急剧回落。
这时湖州的丝商们因为经营蚕丝业而致富,租界的地产正好是一项不错的投资。
尊德里弄内建筑
前一篇:虹桥路996弄老洋房群
后一篇:江阴路51弄黄陂北路249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