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路56弄元昌里

分类: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元昌里位于雁荡路步行街西侧56弄,沿街三层高公寓,清水红砖立面,弄口横楣上大红隶书“元昌里”十分醒目。根据住宅志记载雁荡路56弄元昌里建于1912年后,新式里弄砖木结构,共有45个门牌,7180人居民。


还是在“华龙路”年代,56弄元昌里就有一家私立的“华龙小学”,是由三幢里弄住房改建的。这就是后来的雁荡路小学。弄堂小学没有操场,雁荡路就是现成的操场;读书声,广播操声,叽叽喳喳哇啦哇啦声,便是雁荡路一周六天的交响乐了。现在的七色花小学也是从这条弄堂走进去,不再是和民居混杂,而是走到弄堂底,是学校的边门。


1932年4月29日早上,在金九的安排下,尹奉吉来到华龙路(今雁荡路)元昌里13号,从那里打车前往虹口。当天是日本人庆祝天皇生日的“天长节”,同时祝贺日本在“一二八”事变取得军事胜利。尹奉吉因为懂得日语,所以假扮日本人进入会场,当日本人一起唱国歌时,尹奉吉将放置在饭盒内的炸弹掷向主席台,日本陆军大将白川义则和日本驻沪居留民团团长河端贞次被炸死,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日军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等被炸伤。尹奉吉当场被捕,1932年12月19日在日本石川县金泽日本陆军基地内慷慨就义,年仅24岁。行动之前,尹奉吉在兴业路北永吉里的住所给自己的父母、妻子和两个儿子写了遗书,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如果你们周身的血液和骨髓依然存在的话,将来也必定成为一个为了祖国而效命的勇士……把太极国旗高悬在空中,来到我的孤单的墓前,酌一杯酒,以慰九泉之下我的灵魂吧!”

雁荡路元昌里13号,原来韩侨金海山的家,尹奉吉从这里出发前往虹口根据金九事先的嘱咐,原住在此地的金海山为尹奉吉做了一碗牛肉面,尹奉吉吃面时神情自若。面吃完以后,尹奉吉摘下自己价值6块大洋的手表和金九的廉价手表交换,对金九说:“再过一小时,这块表对我就没用了。”上车之前,尹奉吉和金九相约“黄泉再见”

尹奉吉1908年出生,他在虹口公园“流血五步”是1932年,当时不过是个24岁的青年人。他1930年离开家乡忠清南道的礼山,从东北到山东,辗转来到上海,总共不过两年时间,却干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名垂青史。尹奉吉到上海以后,最早住虹口,在三角地小菜场卖菜。1931年夏天他搬到法租界居住,当时兴业路马当路一带住了不少韩国人,尹奉吉在这里遇到韩国独立运动领袖金九,他的人生从此改变。金九住在马当路普庆里,如今那里建起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纪念馆,每天接待大量韩国旅行团。







日本陆军大将白川义则和日本驻沪居留民团团长河端贞次被炸死,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日军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等被炸伤。尹奉吉当场被捕。
前一篇:绍兴路7号中华学艺社旧址
后一篇:上海名媛周炼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