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2021-05-15 08:33:44)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图片

杂谈

分类: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巡道街位于上海市市区中部。北起复兴东路,南至乔家路。长486米,宽2.2~10.8米,车行道宽2.2~7.3米。原名瞿家湾。曾名水仙宫前街。清咸丰三年(1853年)因位于原巡道署前,故名道前街。民国14年(1925年)因清朝分巡苏松太兵备道署设此,又改今名。沿路为住宅。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北起复兴东路,横跨面筋弄、和顺街、引线弄、金坛路、天灯弄、药局弄,南至乔家路结束。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面筋弄 Mianjin 中华路至巡道街。长140公尺,宽2.8~4.4公尺,片弹街路面。因原有面筋作坊得名。属居民区。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面筋弄18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24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和顺街 Heshun 巡道街至大夫坊。长105公尺,宽5.3公尺,水泥混凝土、片弹街路面。1913改筑。属居民区。曾称火神庙街(以原火神庙得名)。1964年以谐音改今名。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和顺街5号与巡道街24号同一建筑两个面。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抚安街 Fu'an 复兴东路至和顺街。长77公尺,宽7.1~7.4公尺,水泥混凝土、片弹街路面。属居民区。1913年筑。曾称笠桥街,以原笠桥命名。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抚安街复兴东路。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火神庙,在和顺街18号,占地4.44亩,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定祭祀,已改为工厂。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和顺街41号,三开间中西式石库门。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和顺街53弄2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和顺街到大夫坊结束。大夫坊由复兴东路北进,南接天灯弄。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大夫坊 Dafufang 复兴东路至东梅家街。长160公尺,宽5.1~7.4公尺,片弹街路面。以原大夫牌坊(顾英所立)得名。属居民区。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大夫坊88弄长庆里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大夫坊88弄长庆里弄内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大夫坊88弄长庆里1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火腿弄 Huotui 大夫坊至灵济街。长101公尺,宽3.2~6.6公尺,片弹街路面。因这里原有爿火腿加工场故称。属居民区。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大夫坊火腿弄23号纸匣作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大夫坊23号,25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这里是四条小弄的结合点,天灯弄向北大夫坊,引线弄向西是东梅家街。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大夫坊向南是天灯弄,东梅家街向东是引线弄。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东梅家街21弄公安坊1-6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和顺街 曾名火神庙街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25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37号1—15号鸿藻坊,旧式里弄、砖木二层,1912年建造。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50弄德本坊二衖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50弄德本坊二衖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56弄德本坊一衖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56弄德本坊一衖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70号庆余堂之前是个中药铺子。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边上就是引线弄," 引线 " 就是穿针引线,上海人把缝衣服的针叫做 " 引线 "," 引线 " 特细,于是,特别窄的弄堂被叫做 " 引线弄 "。上海老城厢有许多古里古怪的地名,许多地名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解读老地名,往往就是解读历史,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何乐而不为呢。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引线弄兜到北面的天灯弄结束。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88弄安成里。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巡道街104弄马家弄2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巡道街104弄马家弄2号三层三开间石库门。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东侧是金坛路35弄集贤村的后门。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过金坛路,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天灯弄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天灯弄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天灯弄72弄1-24号民贤坊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天灯弄72弄3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天灯弄72弄23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天灯路77书隐楼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天灯弄92弄1-2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天灯路100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天灯路110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天灯路114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天灯弄至125号结束。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140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166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药局弄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药局弄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药局弄43弄1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药局弄69弄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药局弄69弄1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药局弄49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药局弄58弄1-4号余庆里.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药局弄79弄1号-4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药局弄79弄1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药局弄95弄2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药局弄95弄1-9号药王庙遗址。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嘉庆九年(1804),经上海知县倡议,汇集多家小型善堂成立半官方慈善机构同仁堂(经费部分由官府拨给,部分来自团体和私人捐款),堂址贴近药王庙,它主要行赡老、恤寡、防疫、施衣、施棺、掩埋等善举,并设义校。道光二十二年(1842),上海商人梅益金、海门商人施湘帆、慈溪商人韩再桥等共同发起成立民间慈善机构辅元堂(赊棺局),堂址挨着同仁堂,主要是向无力埋葬疫病亡故者的贫民提供棺木并建义冢。咸丰五年(1855),同仁堂和辅元堂合并,称为同仁辅元堂,扩大了业务范围:增加验尸、清除垃圾、水上救生、安装路灯、修路筑桥等慈善项目。于是,门前长数十米的一条小路,被叫做同仁辅元堂弄(后改为药局弄95弄)。同仁辅元堂作为著名慈善机构,曾为帮助民众防疫作出贡献,因而晚清王韬的《瀛壖杂志》曾说:“沪上善堂林立,而推同仁辅元为巨擘。经费之裕也,章程之善也,而董理者尤能实心行实事。”民国初年,按照上海县议会决议:同仁辅元堂与别的慈善机构联合组成上海慈善团,同仁辅元堂堂址成为上海慈善团总机关。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勤慎坊位于老城厢乔家路133弄,建于1937年,新式里弄式样,砖木二层结构,共23幢,建筑面积2755平方米。西式假三层,机红砖清水墙,洋松花式门窗,全套大卫生,大门仍保持石库门式样。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乔家路药局弄南端结束。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180弄-186弄。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180弄-186弄。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巡道街南至乔家路结束。

老城厢大东门历史民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