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墓葬(13)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篇要目:
*******************************************
641.唐氏墓群
宋至清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642.凤腾山古墓群
清
广西省河池市环江县
643.荆竹坝岩棺群
战国至汉
重庆市巫溪县
644.汇南墓群
汉至六朝
重庆市丰都县
645.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
战国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646.河边九龙山崖墓群
汉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647.合江崖墓群
东汉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
648.顺河崖墓群
东汉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
649.铁佛守崖墓群
东汉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650.七个洞崖墓群
东汉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
******************************************
641.唐氏墓群

唐氏墓群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唐家镇柯山岭一带,有从宋朝至清朝的古墓群。唐氏墓群保存完好的古墓数量之多,在粤西乃至广东也实属罕见,其对研究家族发展史、民族发展史及研究雷民迁移史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古代葬俗的实物材料,还能为墓葬断代提供科学依据。

“唐氏墓群是以唐氏始祖唐菽林石墓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宋至清代52座祖墓的陵园。能葬在这里的都是古时候有一定官阶或功名的唐氏历代子孙。”唐氏墓群文物保护小组常务副组长唐宏彬向记者介绍,墓群座西北向东南,有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历代唐氏家族古墓52座,其中宋代石墓6座、元代石墓17座、明代石墓6座、明清土丘墓23座。

陵园座西北向东南,在陵园前可看到写有“阳洒离陲”四字的大石坊,坊额乃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唐才猷中将所题。石坊前左方立有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石刻标志,右边立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海康地方法院布告》石碑,布告有“不得在该山岭添坟墓及砍伐树木”等内容。陵园中轴线上有唐氏入雷始祖唐菽林及其三位夫人的石墓。墓前有五祀和石祭桌,墓后依次有清光绪三十年腊月重修的墓碑、唐菽林石雕像、碑记亭、溯源亭,远观菽林公石雕像,其丰神漂洒,气宇轩昂。沿中轴线用青石铺设的祭祀大道,顺着斜坡拾级而上,两旁松柏葱郁。群墓分布在群翠之中,幽静肃穆。小憩于溯源亭中时,整个墓园尽收眼底,其规划之大气,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唐氏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2.凤腾山古墓群

凤腾山古墓群,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古墓群位于下南乡堂八村东南凤腾山上,距环江县城约72公里,是毛南族祖先的“陵园”,有大小古墓700多座。毛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直到清代才学汉文,所以清以前的古墓立的是“无字碑”。

立碑刻字的多数建于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这些墓全用大块大理石砌成,墓碑、拱门、石柱矗立,在上面雕刻或阴刻或浮雕,刀笔浑圆、凝重、工整的楷体书联、墓志,作为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凤腾山古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3.荆竹坝岩棺群

荆竹坝岩棺群位于重庆市巫溪县白鹿镇香树村,距巫溪县城21公里,分布在大宁河支流东溪河荆竹峡西岸。棺木岩悬崖绝壁之上,高出河面100-140米,有2000多年历史,是研究巴楚文化交融及古代少数民族族属葬制的实物资料,岩棺也称悬棺,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荆竹坝岩棺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4.汇南墓群

汇南墓群是重庆市丰都县三峡库区的重要墓葬,分布范围约3.5万平方米,至今发掘面积1.6万平方米,清理土坑墓57座、砖室墓119座、石室墓1座、瓦棺葬1座。西汉墓出土陶罐、盆、鼎、豆、钵、壶、釜、镜、矛、带钩、半两钱、铁剑等。东汉墓出土陶罐、耳杯、钟、房、俑、釉陶钟、钵、青铜洗、灯、印章、带钩等。六朝墓出土青瓷盘口壶、碗、杯、盘、水注、盏、杯、银镯、指环、叉、簪等。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汇南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5.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

郝家坪战国墓群位于四川省青川县乔庄镇乔庄中学古蜀道上,是四川省现存战国中期至晚期第一大棺椁墓葬群,已探明的墓葬150多座,发掘70余座,出土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影响大。

解决了不少有争议的历史学术问题,更正了一些错误结论,证实了如先秦田律、法典、成都漆器的生产水平,先秦移民入蜀,楚墓葬制特征,隶书起源等众多历史问题,对研究秦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三者之间的文化关系及秦灭蜀进而统一全国所采取的政治措施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特别是出土的先秦木牍,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保护规划》期限为2019至2035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期实施。规划保护范围为东北界至青剑路西侧,东南界至乔庄中学南墙处地形断坎,西南界至距遗址150米处的双坟梁山脊,西北界至双坟梁盘山路东侧,面积约7.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北界西侧以双坟梁北麓丝绸路南界为限东至感恩桥,西至环山路路基东界,南至乔庄河南岸北界,东至东山路西边界,面积约41.2公顷,总面积约48.3公顷。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文物保护区划界定及控制要求、本体保护规划、文物环境保护规划、文物管理规划、考古发掘及研究规划、展示利用规划等多项专项规划。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郝家坪战国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6.河边九龙山崖墓群

汉代崖墓群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河边镇九龙山。共发现崖墓150余座,其中7座经过清理。崖墓距山顶5-10米,均为单室,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

墓门为长方形,墓室平面略呈梯形,盈顶或券顶,墓壁凿龛,墓室地面成二至三级平台,前低后高,便于排水。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铁器和铜钱。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形制组合分析,时代为东汉晚期。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河边九龙山崖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7.合江崖墓群

合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合江崖墓主要分布在长江、赤水河、习水河沿岸丘陵和山区窄谷地带。以墓群为主,尚存芭蕉湾、鱼天堂、佛子岩、高村、梭滩石等五处崖墓群相对集中。合江崖墓群出土所收藏具有代表性的32具陈列于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内,还有近百具散存于未发掘的崖墓内。随葬品有陶俑、陶器、陶畜禽、石俑、石马等。其模型明器摇钱树座数量多品质精,川南特色鲜明。特别是秘戏陶俑和碓房交欢灰陶俑为国内罕见。合江崖墓群形制独特,主要为横穴式小墓室,冲击式顿钻法建造。分布密集,状如蜂房,保存较完整。一般由墓道、墓门、墓室、壁龛组成,少数墓室内有灶台、石塌。以单室为主。结构简单,室内无雕刻,有少数墓墓门外壁刻有岩画。葬具有木棺、陶棺、石棺、石函等。合江崖墓群有12个点,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合江崖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8.顺河崖墓群
顺河崖墓群 视频

顺河崖墓群是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宗教文化价值。顺河崖墓群造于东汉,位于顺河镇观音洞村和回龙湾村,分布面积约1平方公里,主要有蛮子山崖墓群、观音洞崖墓群、狮子山崖墓群和后山崖墓群等,总计200多座。

村子的山顶上的一个院坝旁,一座石刻崖墓进入眼帘,邻近崖墓的地上散落着一些明末清初的破旧石碑、石刻、补修石莲花等。山上崖墓大小不一,由墓主人身份地位等决定,大的高10米如小山,小的双手能合抱。每个墓的墓门上雕着各种图案,有的墓室墓壁上刻有“花鸟虫鱼”,有的已被破坏,有的已风化,有的仍清晰可见。里面有像石柜类的东西,这个石柜就是石棺。
649.铁佛守崖墓群

铁佛寺崖墓群位于四川省安岳县自治乡铁佛村的铁佛寺山崖和祠堂坡四周,崖墓分布在哑子河大龙桥至祠堂坡长一公里的两边山崖上。铁佛寺崖墓群在祠堂坡有40座。墓葬结构多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单室墓,墓顶多为弧形顶,有少数呈人字顶。墓室长2~5米、宽2~3米、高1.8~2.2米,均有短甬道,甬道深0.5~1.2米,高1.2~1.5米,宽0.8~1.5米。墓道视地形长短不一,有不少墓的甬道两旁、墓室有石刻画像。石刻画像建筑类的有单阙、双阙、子母阙、干栏式建筑、望楼、斗拱等;生活类的有牧马、长袖舞、鱼舟等;神话类的有伏羲、女娲、四神、羽人等。祠堂坡2、3号墓石刻画像最多,雕刻精美,保存完好。二号墓右壁干栏式建筑斗拱上有一人形斗拱,其裸露男性生殖器,十分少见,较为奇特。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铁佛寺崖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0.七个洞崖墓群

七个洞崖墓群汉代崖墓葬位于长宁县古河镇保民村,岷溪河北岸的红砂岩峭壁上,共28座。因有7座;集中建于高约3~8米的绝壁,远望7个墓门若洞,故名“七个洞”。各墓早被破坏,无随葬物,唯墓室结构和石刻画像、题记保存完好。

据资料记载,相传,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由于,南蛮侵犯蜀国,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来到南蛮之地,双方交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并擒获了南蛮的首领孟获。此后双方7次交战,南蛮都以战败而终,孟获7次被诸葛亮擒获后,才真心向其投降。最后,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擒孟获”的故事。诸葛亮见孟获心悦诚服,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人得知后不禁深受感动。之后,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孟获也被授予御史中丞,为了报答诸葛亮的恩情,孟获以南中的牛马等物质,充实蜀国军资,以表诚意。但由于当时战乱不断,最后孟获决定携夫人及家人隐居在长宁七洞沟,以修身养性、安度晚年,直至去世,被家人安葬在七个洞……如今,七个洞崖墓群带着它富有神秘感的传说故事,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它留下了厚重的民俗和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我们了解东汉文化的重要指南。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七个洞崖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前一篇:第七批国保--古墓葬(12)
后一篇:第七批国保--古墓葬(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