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篇要目:
**************************************
71.豫州城遗址及墓地
辽
内蒙通辽市扎鲁特旗
72.韩州城遗址
辽
内蒙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
73.饶州故城址
辽
内蒙赤峰市林西县
74.武安州遗址
辽、金、元
内蒙赤峰市敖汉旗
75.宁昌路遗址
辽、金、元
内蒙赤峰市敖汉旗
76.吐列毛杜古城遗址
金
内蒙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
77.四郎城古城
金、元、明
内蒙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78.燕家梁遗址
元
内蒙包头市九原区
79.新忽热古城址
元、明
内蒙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80.前阳洞穴遗址
旧石器时代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
**************************************
71.豫州城遗址及墓地

辽代豫州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雅尔吐胡硕苏木别日木吐嘎查东北三公里处。城址呈长方形,总面积145000多平方米,为辽代横帐(即皇族)陈王的私城,著名的头下军州城址之一。该城当时隶属辽代上京道临潢府管辖,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该城1975年被世人发现,古墓地的发现和发掘是迄今为止我国东北地区发现的位置最北、发掘墓葬数量最多、发掘面积最大、获取材料最为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晚期的大型墓葬群,先后获得“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奖、“中国科学院六大考古新发现”奖。

2013年5月,豫州城遗址及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2.韩州城遗址

韩州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查日苏镇城五家子嘎查村南500米处。该城方圆数十公里,为平原沙丘,地势开阔,塘泥河自北经东西城墙向西南流去,成为该城的天然护城河。城墙为夯土板筑,细密坚实,残高3.5米。城址东西距离985米,南北距离700米。城有四门,有瓮城保护。全城共建马面23座。城内建筑遗址三处,为官署遗迹。韩州乃辽代重镇,系辽圣宗耶律隆绪并三河、榆州所置,隶属东京道。它曾三迁治所,此遗址为最初的治所,距今约有千年历史。

2013年3月,以“韩州城遗址”的名称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
********************************************
73.饶州故城址

饶州故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是辽代古城遗址。饶州故城址遗址分东、西两城,全长1400米,其中东城长1050米,西城长 350米,城墙基宽 12 米,残高 2至4 米,东西各有2门,发掘有瓷片、陶片、壶、瓶、碗、盘、瓷牛头、马俑、铡刀、镐、铲、铁矛、箭簇等文物。城址西北方小山顶上,有明显的石墙遗迹,石墙周围全长 200 米,直径为 70 米,此为饶州城防御设施遗址。城址正北山上有平台 5 处,每处平台上均有明显建筑遗址。地面上有大量珑砖碎瓦,均为辽代庙宇建筑材料,是辽代庙宇遗址。

2013年5月,饶州故城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74.武安州遗址

武安州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是辽、金、元时期的古城遗址。武安州有三重城垣,一重略呈方形,边长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边长约650米;第三重城垣略呈方形,边长约270米,出土辽、金、元代的瓦当陶节、围棋子、象棋子等遗物。

辽塔是辽代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作。保存在内蒙古赤峰境内的辽代佛塔共有9座,其中辽上京南塔、北塔,辽中京大塔、小塔、半截塔,辽庆州白塔,武安州白塔,降圣州白塔,最具有代表性。这些佛塔造型各异,雕刻精细,装饰华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赤峰境内现存的这些佛塔中辽中京大明塔和庆州白塔尤为塔中之首。经考古发掘内近年出土了一批辽、金、元的遗物,多为生活用具。刻有“至正三年五月”纪年的元代瓦当陶节十分珍贵,还出土了围棋子、象棋子。

2013年5月,武安州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5.宁昌路遗址

宁昌路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孟克河西岸平地上,是辽代至元代时期的城址。现存方城遗址一座,城垣夯筑,方圆1公里,墙残高2米。在城内的中轴线上偏北耸立着砖砌佛塔一座,名“万寿白塔”。出土有一批元代柱础、石狮子、飞马石雕、石螭首、龙凤纹琉璃瓦等,另有部分银器及一枚“至大元宝”金币,系孤品。与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出土的同类遗物非常相似,说明元代这里有豪华的建筑群。出土的元青花高足龙纹杯和梨形壶 属元代至正年生产的青花高级瓷器这为元代青花瓷器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13年5月,宁昌路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6.吐列毛杜古城遗址

吐列毛杜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是金代遗址,是沟通内蒙古高原与松嫩平原的交通要道。吐列毛杜古城遗址,即金代乌古敌烈统军司,后改称招讨司。吐列毛杜古城分东西两座。西城呈长方形,周长为2382米,有角楼、马面、水井遗迹,出土陶瓷片、铜钱及铁器等文物。东城为长方形,周长1410米,是金代界壕防御体系。

2013年5月,吐列毛杜古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7.四郎城古城

金四郎城古城遗城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敦达浩特北两公里处。城址为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为桓州城。始建于金代。古城呈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东西两面城门至今尚可辩认。城墙夯筑不明显,残高3-5米,每隔60左右米有凸出的马面。城中有建筑台基遗迹,为州府官衙所在。古城内散布着大量残砖碎瓦,瓦背为素面反面布纹,砖多是灰色素面,有少量沟纹砖。古城内曾出土过粗瓷双耳罐铁斧及定窑、钧窑瓷片。

2013年5月3日,四郎城古城被中国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78.燕家梁遗址

燕家梁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燕家梁村南侧台地上。20世纪80年代起进行考古发掘。燕家梁遗址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揭露面积达1200平方米。共发现160座房址、6条道路、4座窑址、3个乱葬坑、25个窖藏等。房址多保存较好,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南向略偏西,成组分布于道路两侧。窖藏的大量发现以及在部分灰坑中发现人的颅骨、零乱的肢骨,真实地反映了元代末期复杂动荡的社会状况,对研究元代包头地区的历史以及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3年5月,燕家梁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9.新忽热古城址

新忽热古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是元代至明代遗址。2007年11月10至11日,内蒙古文物局组织进行考察。新忽热古城平面为正方形,东西长950米,南北宽950米,城墙为土夯,南墙与东墙各设宽12米城门,城内采集到的汉代陶片、唐代钱币、西夏陶器残片等文物。对于揭晓成吉思汗从漠北到漠南的通道有重要价值。

2013年5月3日,新忽热古城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0.前阳洞穴遗址

前阳洞穴遗址,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东沟县前阳乡,位于丹东市西南七十华里。前阳洞穴遗址于1982年2月19日被发现,1982年5月至6月进行了发掘。山的基岩为奥陶纪灰岩,洞穴标高89.83米,周围是低山丘陵,最高峰为海拔159.1米。前阳洞穴遗址的发现充实了前阳古人类材料,“前阳人”的发现对研究辽东半岛早期原始文化和文明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5月,前阳洞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前一篇:第七批国保--古遗址(7)
后一篇:第七批国保--古遗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