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参88
高参8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4,774
  • 关注人气:1,4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20-04-02 20:40:08)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图片

杂谈

分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篇要目:
*******************************************
31.隆化土城子城址
北魏至元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
32.禅果寺遗址
南北朝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
33.沧州旧城
唐至宋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
34.板厂峪窑址群遗址
明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
35.古交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
36.匼河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
37.梁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
38.坡头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
39.金胜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
40.东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
**************************************
31.隆化土城子城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土城子城址位于河北省隆化县隆化镇下洼子村,面积41万平方米,是北魏、辽、金、元时期州城,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前后延续1000多年,面积达41万平方米。近年为了配合基本建设,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已经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2005年9月,隆化县国税局在城址东北角修建办公楼,为了搞清该地点的文化内涵,及时抢救地下文物。发掘面积为110平方米。揭露房址、灰坑、窖藏多处,出土瓷器、骨器、陶器、铁器等文物30余件。其中的白瓷男性生殖器、骨柄植毛刷、大型文字缸等殊为珍贵。城址内发现的大量红烧土说明这里在辽代晚期曾有大的战事,引发火灾,使该城毁于一旦。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5月,隆化土城子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寺院已修得蔚为壮观,大佛殿、天王殿、地藏殿、千佛殿、菩萨殿、五百罗汉殿、钟鼓楼、二十四诸仙殿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倚岩顺势而建,计有堂殿32楹,禅栅、厨库十二处,塑有佛、罗汉像千余尊,刻有碑记、碑颂九十余通。北齐隆化元年(公元576年),后主高纬赐寺院稠禅为大智禅师,稠定为大慧禅师,参禅院易名禅果寺。稠禅14岁落发定晋禅院,后成为拳捷骁勇的武僧,33岁到少林寺,开创少林习武之风,是继跋驼之后的少林二祖。禅果寺院到了唐代增建,宋代鼎盛,元朝火焚,明代重修,成佛、儒、道的活动圣地,名噪一时。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禅果寺遗址上的重修记事碑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5月,禅果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3.沧州旧城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沧州旧城,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旧州镇东关村西,始建于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是沧州市的母体,明初迁移长芦新城前的沧州治所所在地,也是历代比较有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取名狮子城、卧牛城 。沧州旧城有沧州铁狮子、沧州铁钱库、石雷石馆、毛公甘泉井、皇宫台和城墙等古建筑遗址,出土瓦片多为唐宋时期(7世纪—12世纪)的筒瓦和板瓦,陶片种类很多,主要是红陶和灰陶,原是陶盆、陶罐等器皿上的部件 。沧州旧城内沧州铁狮子是中国早期最大的铸铁艺术珍品之一,对研究中国冶铁史、雕塑史、佛教史均有重要价值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沧州铁钱库是当年钱库遗址,地表之下0.4米—0.5米深的地方,布满了铁钱,面积上南北25米,东西16米,约数吨重 。在铁钱垛的发现地有大量散落的铁钱残骸,还有零散的青砖、瓦当及瓷片等遗存,在青砖的背面印有绳纹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5月,沧州旧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34.板厂峪窑址群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板厂峪窑址群遗址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镇板厂峪村,距长城仅500米。2002年秋被发现,截止2003年8月11日,共发现存有长城砖的砖窑66座。板厂峪长城砖窑直径为3.5米至6米不等,窑深约3.5米。目前已探明砖窑各类遗址136座,其中瓦窑遗址2座、灰窑遗址5座、小铁作坊遗址2座,总占地面积16万余平方米。其中2号窑现状最为完好,三个烟道结构完整,窑膛里排列整齐的青砖,在岁月的洗涤下已经变成灰色,一块块砖有序地排列着,大概有半窑以上。而4号窑里还是砖坯,还没有烧成砖,就被封上了。两座砖窑结构基本相同,均由窑门、窑室、工作面三部分组成,保存比较完整。经过岁月的洗磨,窑膛、烟道、焚口与风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脱落。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砖窑里面大都保存着当时烧好的筑长城用的青砖,砖长36厘米,宽17厘米,厚9厘米,重10.5公斤左右。码满砖的每座砖窑里码砖20层,存砖5000余块。板厂峪窑址群遗址对研究明长城的建设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5月,板厂峪窑址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5.古交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古交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古交镇后梁村,大川河、原平河和屯兰河与汾河的交汇地带。分为王家沟和后梁两个遗址点。截止2014年已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早、中、晚3期文化遗存多处。石器分布在高出汾河水面约50米的阶地上。先后采到石制品700余件,原料以角岩砾石为主,种类以砍砸器、刮削器最多。砍砸器器形颇具地方特色。古交旧石器遗存,不但地点多,而且内涵丰富,加之从原料到类型乃至形态,都有着较多的一致性,说明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古交旧石器遗址群,对研究以大石片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为特点的“匼河-丁村系”文化系统的形成、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3月,古交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匼河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匼河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匼河村一带,北至永济市独头村北涧,南至芮城县涧口南沟。匼河遗址是长达13.5公里范围内的17个地点组成的匼河遗址旧石器地点群,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匼河文化的代表遗址,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5月,匼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7.梁村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梁村遗址位于山西省祁县城东南10公里的果村村西。遗址面积约2平方公里,该区域到处可见古代陶片。村西北高崖头断面上,露出明显的烧灰层和灰坑,含有丰富的遗存物。1954年经过初步调查,次年秋进行挖掘。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出土的器物有:陶、石、骨器。梁村遗址是祁县境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作为汾河流域内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址,昌源河畔的梁村遗址基本可以比对乌马河畔的白燕遗址,仅从其遗址残留的面积,和遗迹地表丰富的残留物来看,梁村遗址也是一处极其重要的文化遗迹,之所以跻身“国保”这么晚,完全是因为它未经发掘,人们对它认识有限而已。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5月,梁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8.坡头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坡头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早期属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属龙山文化。坡头遗址发现于1955年,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2004年,发掘清理墓葬262座,共出土玉璧、玉钺、玉琮等玉石器200余件。墓地的发掘被评为2004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5月,坡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39.金胜庄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金胜庄遗址,位於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大王乡金胜庄村西50米,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600米。文化层堆积厚1—3米,断面暴露有三层间隔7—14厘米的白灰面。地面暴露有大量的彩陶、红陶及夹砂陶片,采集有尖底瓶、钵、盆、罐、豆、鬲等器物残片。1987年曾出土一件完整的彩陶曲腹罐。纹饰分圆点弧形三角纹、绳纹、划纹及附加堆纹。还采集有石斧、石刀、石铲等。为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址保存完整。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5月,金胜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40.东庄遗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东庄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20万平米。东庄村遗址于1955年被发现,1958年5、6月发掘,遗迹有灰坑、窑址、房址和墓葬等,出土有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红陶片,器型有尖底瓶、敞口钵、双耳罐、深腹瓮等,石器有斧、刀、锛等,是研究仰韶文化重要的遗址之一。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5月,东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