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古建筑(46)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分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篇目录:
************************************
358 164.百泉
明、清
河南省辉县市
359 165.四祖寺塔
唐、宋、元
湖北省黄梅县
360 166.大水井古建筑群
清
湖北省利川市
*************************************

百泉位于河南省辉县市下辖镇,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湖,又名珍珠泉。百泉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即行开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防泄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水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米,经常流量四至五个,最深处达三米,水温常年二十度左右,冬暖夏凉,湖水四季碧绿,清冽纯净;湖内鱼来蟹往,荇藻交横;湖畔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曲桥相接;湖周古柏参天,绿柳婆娑,山水楼台交相辉映,景色如画。向有"中州明珠"、"西湖缩影"之誉。

百泉湖开凿于商代,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名人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众所周知的魏晋时期的孙登,北宋时期的邵雍,大文学家苏轼,南宋岳飞,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孙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啸台、安乐窝、饿夫墓、三碑亭、清晖阁、卫源庙、孔庙、邵夫子祠等名人遗址。湖边风景区景点不属于百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之内,百泉才是3千多年的开凿的文物。

2001年百泉作为三千年前殷商即行开凿的所以由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5.四祖寺塔
四祖寺塔为唐、宋古塔,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共三座,形制各异,是佛教禅宗重要遗存。四祖寺为唐初佛教禅宗四祖道信道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明正德、万历、清同治年间多次重建,终毁于兵燹。现存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灵润桥、四祖殿、蕉云阁及多方摩崖石刻。

四祖寺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城西约15公里的双峰山腰,又名正觉院或西山寺。原专指佛教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创建的寺院。现泛指包括西山(又名破额山、双峰山)、毗卢塔、鲁班亭、灵润桥(俗称花桥)、碧玉流、传法洞、夹木石等景点在内的禅宗圣迹。

毗卢塔又名慈云塔、真身塔,建于唐永徽二年(651),佛教禅宗四祖道信圆寂于此。四方形单层仿木结构砖塔,面阔10米,进深9.5米,高11.34米。双层须弥座。东、西、南三面设券门,高3.15米,宽1.61米,均可入塔室。檐下施莲瓣和卷草花纹砖。顶作四注式覆莲塔刹。

室内呈八边形,穹隆顶。转角处设半圆倚柱,柱间设佛龛,龛高1.39米,宽0.68米。

众生塔,又名鲁班塔、鲁班亭,建于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塔基平面为正六边形,边长3米。为六角单檐攒尖顶仿木构石塔,莲钵宝珠塔刹,高6.7米。塔身五面隔有石墙壁,中嵌钱纹格眼窗,南面为正门。塔室中有椭圆形球状小石塔,高2.25米。下设六面体须弥座,束腰部各面刻有动物图案,造型生动。北面外壁下部的陡石板上刻有塔志。

衣钵塔,建于宋代,通高3.17米。四边形塔基,六角形须弥座,宝珠塔刹。塔身刻象、狮子、葵花、荷花等图案。

灵润桥建于元顺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是当时的四祖寺主持祖意庭柏禅师募缘修建。灵润桥是石拱桥,为单孔纵列发券,拱宽7.35米,拱高5.30米,桥梁石、拱石、券脱石等条石砌成,两侧平铺十八层桥石。桥上建廊式长轩,两端设高大的五花山门。桥拱内侧东壁上镌刻有建桥记事铭文,分布于8块拱石上。灵润桥下岩盘上有规模宏大的摩崖石刻群,大小有20处,以中唐书法巨匠柳公权擘窠巨制“碧玉流”为代表,都是古代官员、骚人雅士即景唱和,勒石留名。真草隶篆,咏景寓情,法书美文,与桥争辉,是黄梅古十景之一,以“西山碧玉”而名播四方。

2001年四祖寺塔由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6.大水井古建筑群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湖北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解放前是李氏集族权、政权、军权于一体的“土围子”。李氏宗祠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

现大水井李氏庄院建筑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鳞次栉比,规模宏大。从迥异的两种建筑法式和风格判断,该庄院内又可分为两个部分;西南部分基本为黄氏老宅旧貌,始建于明代晚期,木架木壁,古朴典雅,民族地方特色浓郁;东北部分为清乾隆后李氏不断改修扩建,砖木并作、中西合璧,潇洒气派。庄院两端有小姐楼及绣花楼各一座,飞檐高翘,一东一西,遥相呼应,造型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沿着宽敞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翘角凌空的朝门庑殿顶和高高悬挂于门楣的“青莲美荫”四个大字,攀护李白为祖先,借扬李氏身份不俗。气派宏伟,不乏文化内涵。庄园前院更是气度不凡,极尽创意,200平方米的院坝全用规格统一的平板青石铺就,前廊拱卷欧式方柱粗壮挺拔,雕凿精美,堆塑华丽。两侧吊脚雕梁画栋,可谓匠心独运,土汉结合,中西合璧。

西南部分基本为黄氏老宅旧貌,始建于明代晚期,木架木壁,古朴典雅,民族地方特色浓郁;
************************************
后一篇:第五批国保--古建筑(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