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2019-07-20 17:19:27)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图片

杂谈

分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篇目录:
*********************************************
23 8.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县
24 9. 北岳庙 
元                                                                 河北省曲阳县
25 10. 紫霄宫 
明                                                                     湖北省均县
26 11. 显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27 12. 哲蚌寺 
明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28 13. 色拉寺 
明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29 14. 皇史宬 
明                                                                             北京市

***********************************

8. 岩山寺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原名灵岩寺,位于繁峙县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岩村(离中虎峪相近)。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屡有修葺。岩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寺内正殿已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其它殿四间,禅房三间,垂花门一座,钟楼一座兼做山门。除南殿外,其余均为晚清到民间年间的建筑。寺内青松郁郁,古殿峻峨,壮观幽谧,仿佛镶于山野的璀璨明珠。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内壁四围有金代壁画,现存总面积约90平方米,完工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由金代宫廷画师王逵所绘。壁画内容,都是以佛教经传故事为主题的。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其中许多画面应该说就是宋、金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是研究宋、金历史、社会、宗教、建筑、美术的珍贵资料,与永乐宫壁画堪称山西壁画的“双壁”。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岩山寺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 北岳庙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北岳庙坐落于河北保定市曲阳县城,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是汉代至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多代封建帝王遥祭北岳恒山的地方,唐贞观年间重修。宋初北岳庙为契丹所焚,淳化2年(公元991年)又重修。此后,该庙曾于宋、元、明、清各代进行过多次维修与扩建。由于北岳庙内古建成群、碑碣林立,且品位较高。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北岳庙规模宏大,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总面积17398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80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呈田字形,采用以中轴线为主两相对称的古典建筑形式。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现存古建筑主要有德宁之殿、飞石殿遗址、御香亭、凌霄门和山门等。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凌霄门为北岳庙第三道门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三门为北岳庙第四道门。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德宁之殿是北岳庙中的主体建筑,也是最大建筑,于元代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重建。德宁之殿的建筑,雄伟壮观。它坐北朝南,占地2000多平方米,大殿通高25米,建筑在石砌的台阶之上,周围有白玉石栏杆,殿堂前有高大的月台,殿四周出廊,重檐庑殿式,琉璃瓦剪边和花脊,青瓦盖顶,整个建筑结构严谨,保存着宋、元时期的建筑特征,在建筑史上有着重要价值。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德宁之殿面宽9间,进深6间。因为德宁之殿多存元代的建筑风格,所以被确定为目前我国元代砖木结构中最大的古建筑。值得称道的是殿内的壁画。殿内东西两壁绘有巨幅“天宫图”,东壁为“云行雨施”,西壁为“万国显宁”,各高6.5米,长17.7米。壁画画面完整,布局疏密得当,绘画技艺精湛,是宋、元艺人仿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画风所绘。所绘人物最高者达3.3米,线条流畅自如,着笔工整,色彩浓淡适度,旗幡衣带,随风飘佛,形象优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北岳庙碑碣林立,现存北魏、北齐、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直到民国经幢137通,是河北省最大的碑群之一。这些碑刻是研究北岳庙历史的宝库资料,而且真、草、隶、篆、行各体俱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国现存的书法艺术珍品。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飞石殿,相传为纪念陨石降于曲阳而建,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烧毁,现仅存殿基。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御香亭,为平面八角形,三层檐,布瓦顶,花琉璃脊,内外檐柱各八根,四面设券门,台基高1.5米,玲珑俊俏,系明代建筑,新中国建立后重修,保存完好。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北岳殿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 紫霄宫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紫霄宫,又名“太元紫霄宫”,明代宫观建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紫霄宫坐落在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占地面积约27.4万平方米。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紫霄宫坐西北朝东南,共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74000平方米。建筑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父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父母殿俗称荷叶殿,此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供奉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殿后即太子岩,系一天然洞穴略加人工开拓而成的石室。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送子娘娘等。称为百子堂。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紫霄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碑亭内的赑屃驮御碑都是用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碑高8米,长4米,宽2.5米,重98吨,赑屃驮御碑形体完整,雕刻精细,赑屃驮御碑,俗称“龟驮碑”,赑屃不是龟,它是龙的八子,善负重,皇帝让它来驮圣旨,意在江山稳重。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龙虎殿,殿内中间供奉的神仙是王灵官,为道教里的护法神,王灵官本名王善,相传他有三只眼睛,能分别善恶,惩恶扬善,性情刚直,办事公道,铁面无私。殿内两旁则是青龙白虎泥塑雕像,其怒目圆睁,龇牙咧嘴,身着胄甲,手持戈戟,形象生动传神,使人望而生畏。这两座神像是元代雕刻家刘元一的传世作品,是武当山的泥塑珍品。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紫霄宫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 显通寺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显通寺,又称大显通寺、大孚灵鹫寺、花园寺、大华严寺、大吉祥显通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永明寺,位于山西五台山中心区的台怀镇北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 ,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名为大显通寺,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显通寺现存建筑为清代规模,寺宇占地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山门门额上挂有“大显通寺”镏金匾。山门两旁,各立一通石碑,碑高55尺,宽2.7尺,左边的碑身上大草“龙”字,右边的碑身上大草“虎”字,字体挥洒自如,基龙虎形象,为雷雨居士傅光宅所书。字迹清楚,保存完好,是五台山之珍贵文物。在五台山寺院中,凡初具规模的寺院都建有天王殿,内供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的职责是保护寺院。因此,天王殿都是建在寺院的前面。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观音殿,过去水陆道场设在这里,所以又称水陆殿,殿内两侧架上放满经书,所以也称藏经殿。门上方“霞表天成”的匾额为乾隆御笔。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大文殊殿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1746年(清乾隆11年),系木结构建筑。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各寺庙均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大佛殿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系木结构建筑。大雄宝殿,是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此殿占地一亩二分,高大肃穆。殿内正前方的横梁上,高悬康熙御笔“真如权应”木匾,下面条幅横悬,两旁锦幡垂挂。殿台上,并列主佛三尊,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面是药师佛,西面是阿弥陀佛,殿墙两侧是十八罗汉,均为明、清雕塑。佛前的地面十分宽敞,经案上佛灯高照,宝鼎焚香,摆着各色供果,敬有美丽鲜花。东面的经案头,还摆着鼓、磬、铛、木鱼等佛家乐器。不仅本寺僧人在这座殿内做早晚功课,每逢大的佛事活动日,由五台山佛教协会主持,各寺庙的僧尼都要身披袈裟,汇集到这里举行礼佛仪式。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无量殿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仿木结构,面宽28.2米,进深16米,高20.3米,重檐歇山顶,砖券而成,三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雕刻精湛,是中国古代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外檐砖刻斗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殿内供有无量佛。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殿,依山顺势向上而筑。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高约5米,四周隔扇上棂花图案和壶门花鸟装饰。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铜殿两旁又各有一座洁白小巧的重檐砖殿。最高层的藏经殿,俗称后殿,原放藏经,已辟为文物陈列室。其中手工艺品有北魏孝文帝时黄金镇风印和铜铸旃檀佛,南北朝的石雕观音和胁侍玛萨,清代烧制的济公和尚瓷像、苏武牧羊花瓶、木雕善财童子和观音,铜铸刘海戏金蟾和四十八臂观音,以及水晶塔、银塔和各色景泰蓝供件等。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显通寺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 哲蚌寺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哲蚌寺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恒十方尊胜州,藏语意为“堆米寺”或“积米寺”,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它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哲蚌寺建筑结构严密,殿宇相接、群楼层叠,每个建筑单位基本上分为三个地平层次,即落院、经堂和佛殿,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格局,强调和突出了佛殿的尊贵地位。其中规模宏大、雄奇庄严的措钦大殿,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的德阳扎仓,粗厚古朴;布局严密的阿马巴扎仓,高耸森严;富丽常皇的甘丹颇章等都是西藏大型建筑的代表。在建筑外部又采用金顶、法轮、宝幢、八宝等佛教题材加以装饰,增强了佛教的庄严气氛,使建筑整体上显得更加宏伟壮观。1464年,哲蚌寺建立僧院,传授佛教经典。寺内共有4个僧院(扎仓)、29个康村。哲蚌寺主要由措钦大殿、四大扎仓(即罗赛林扎仓、德阳扎仓、阿巴扎仓、郭芒扎仓)和甘丹颇章几部分组成。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
哲蚌寺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 色拉寺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色拉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 皇史宬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皇史宬(cheng),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皇史宬始建于明朝嘉靖13年(1534年)7月,建成于明嘉靖15年7月。皇史宬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主殿坐北朝南,通体基本上可以称为为石屋。其台基、墙壁均由砖石砌成,门窗、梁坊和斗拱等传统上应该用木料的地方也用的是仿木石料。石屋有利于防火和防潮,可以确保珍藏典籍免受损坏。其中陈列着152个“金匮石室”,存放着皇家的圣训、实录与玉牒。全为整石雕砌,殿内大厅无梁无柱,南北墙厚分别为6米,东西墙后分别为3米。地面筑有1.42米高的石台,其上排列150余个外包铜皮雕龙的樟木柜,叫“金柜”。整个建筑与装具设计完美,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华贵耐用,即能防火、防潮、防虫、防霉,且冬暖夏凉,温度相对稳定,极宜保存档案文献。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皇史宬全为砖石结构,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皇史宬门、正殿、东西配殿、御碑亭等,四周围以朱墙。皇史宬门额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正殿建在高2米的石台基上,绕以汉白玉护栏,面阔9间,黄琉璃筒瓦庑殿顶,拱券式无梁建筑。额枋、斗拱、门、窗均用汉白玉雕成,额枋上施描金旋于彩画。殿门5洞,均为两重。室内有高2米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置雕云龙纹镀金铜皮樟木柜152个。山墙上有对开的窗,以使空气对流。其结构具有防火、防潮等特点,是一座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三者兼备的重要文物建筑。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配殿库房

第二批国保--(2.古建筑)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
皇史宬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