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2019-05-03 18:33:03)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图片

杂谈

分类: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博物院大楼为亚洲文会(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公和洋行设计,砖木结构,1933年竣工。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竖向构图,底层石砌墙面,以上各层用青砖砌清水墙。入口券门、八卦窗、2层栏杆、压顶等为中国传统装饰。室内4、5层为通高两层的大厅,原为博物馆。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虎丘路是上海文博之根。虎丘路历史上曾先后叫上圆明园路和博物院路,1943年改名虎丘路。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上海博物院设在这条路上。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博物院大楼列为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945190000131博物院大楼民国外滩街道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1933年2月23日,文会新楼正式落成,工部局总董斐尔主礼宣告落成开幕,蔡元培、伍连德相继发表演说。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新楼楼顶悬挂一块匾额,标有R.A.S三个英文字母。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新楼共五层,一楼为伍连德馆,二楼为图书馆,三楼为生物标本陈列室,四楼为文物、古董陈列室,五楼陈列美术品。 博物院建立后,既着手开展标本的采集、征购和剥制。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除了博物院外,二楼图书馆系统收藏有关东南亚和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图书资料。藏书最多时有外文书14万册,中文书千余册。日军占领租界后,半数图书资料被掠运日本,战后才予归还。1952年6月,由文化局接管。藏书于1955年移交上海图书馆 。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三楼窗户下则悬挂标有中文“亚洲文会”的匾额。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1930年代,文会最为强盛。更为难得的是,“七七事变”爆发后,文会图书馆还接待了许多中国学者和流亡上海的学生。20世纪文会已成为国际东方学,尤其是汉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机构之一。它为各种学术机构、教育团体的大量成员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 1952年5月19日,文会关闭;同年8月,由上海市文化局接收。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虎丘路20号亚洲文会大厦的原址,曾经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成立于1857 年,是英侨在沪的文化机构。文会主要从事对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1871 年花费3000 两白银在上圆明园路建造了会所( 文会老大楼)。1874 2 13 日,开设博物馆,陈列从长江流域和华北采集来的动物标本。1886 年,该会门前的上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即今虎丘路。1952 6 27 日,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由于经费来源断绝,被上海市政府接管。现在这里是上海图书馆的一个书库。1990 年代,上海图书馆将底层演讲厅出租给青岛证券公司。2010 年开辟为上海外滩美术馆。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入口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底层大厅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室内4、5层为通高两层的大厅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