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2019-04-24 18:04:52)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图片

杂谈

分类: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乔家路113号梓园,原名宜园,由周金然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时代为乔光烈居处,当时人称此地一带为“乔家浜”(现名“乔家路”)。后园归郁氏,易名为借园富商郁氏家藏有数十万卷书,标榜书香门第。郁松年出资刊宜稼堂丛,名闻遐迩。此园又名宜稼堂1907年王一亭以较高价钱买下了郁氏宜稼堂主的祖居及部分花园,并将其更名为梓园,因为庭院中矗立着一棵种植于明代的梓树,后来梓园的由此而来。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王一亭买下此园后,在院落中建造了一座古怪的宅邸,沿街的门楼是一个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倾向的建筑,将意大利百叶窗、哥特式窗户和希腊式廊柱融入一体。宅邸周围有飞檐的亭阁和假山,如梦如幻。此建筑体现了折衷主义建筑,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梓园吸引了国际人士,1922年,爱因斯坦携夫人与王一亭一起在八角形的餐室品尝河鲜。当老城厢衰败之时,梓园却兴旺发达。作为日本天皇对王一亭友谊的表示,日本帝国的建筑师被派到到上海,为宅邸设计了一座华丽的新屋顶。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933180000070 梓园清小东门街道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梓园”两字由吴昌硕所题。二层正中有深凹的拱券和两根奇特的“不着地”的壁柱,夹着一方石鼓文字体的题额:梓园。门洞上方的弧形线脚内贴着一个大大的五角星。混杂着横竖的牌匾,剥落的粉刷,加上正午小街上焦灼的气味,这种时间和空间杂糅的文化语言都显得非常遥远。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老上海的历史不仅限于法租界之内,而是更为深远。上海的过去很大程度上能在老城厢里探寻到,这里是上海旧时的中心,在区域上和管辖上都与欧洲租界分开。这种分离而又邻近外国影响的状况结出了奇怪的果实,体现在一栋被称作为梓园的大宅上。在19世纪,国际化上海的崛起印证了上海华人区的衰落。随着欧洲人在外滩一带的兴起,城墙里的居民发现他们处在文明的边缘,他们历经许多世纪的古老生活方式衰败了。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解放后,梓园住进了一大批无产阶级。王一亭的宅邸加高了两层,上层是波纹铁皮草草搭建起来的顶楼,老房子气派的阳台用石板砌了起来又挤进两家人家。激进的红卫兵毁坏了花园,花园被一家粗金属加工厂取而代之。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王一亭信佛教,担任过中国佛教会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佛学书局董事长,世界佛教居士林林长等职。晚年,潜心作画并致力于各种慈善事业,多次东渡日本举办画展,组织梓园书画同门社,与他人共办华洋义赈会、孤儿院、残疾院、中国救济妇孺会、同仁辅元堂、普善山庄等。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后发起组织难民救济会筹设难民收容所。王一亭擅画佛像,观音、和合二仙。行笔迅疾,创作的佛像超尘绝俗,广受好评。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北侧是中式元素占多,有露台亭子间灶间。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1947年的地图,宅邸周围有飞檐的亭阁和假山湖泊。中式亭阁西式立柱装饰。
老城厢乔家路113号梓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