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路80号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年成立于上海,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创立的。社址最初在方斜路江苏省教育会内,后于1930年迁入华龙路(今雁荡路)自建的大楼里。与此同时,由中华职教社主办、1925年创刊的《生活》周刊社也一同迁往中华职业教育社大楼办公,1932年,邹韬奋在这里成立了生活书店。这幢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共有34问房屋。建筑外貌具有欧美古典主义构图的折衷主义特色,大楼外墙以褐色泰山砖面砌筑,屋顶为机坪瓦顶,整幢建筑为独立结构。原为5层后加了顶层。

雁荡路80号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办刊物《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国讯》、《展望》;社办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期间中华职教社曾迁往桂林、重庆,1946年1月返回上海,1950年4月总社迁往北京,在上海设立分社,
复社和复校以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先后在全市范围设立和创办了15所“中华”牌的职业学校。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与理论研究,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科技、经济界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并同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中外职业教育团体、人士进行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为上海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3925190000007

建筑本身还是有一定观赏性。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办刊物《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国讯》、《展望》;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3945190000382
上海世界语学会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董竹君曾在大楼的底楼开设过锦江茶室。1933~1938春此处是上海女子中学(1931年创办于西门文庙路,1933年迁斜桥制造局路,八一三校舍被毁,1938年迁新大沽路451号)。1946年,由黄炎培、孙起孟等爱国人士和教育家创办的比乐中学在这里成立,直到1949年学校迁往淮海中路。1946年,民建上海分会筹备委员会在这里成立。建庆中学也曾设在雁荡路80号内。
前一篇:“四明公所”---“四明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