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绩溪徽派建筑路经萧山湘湖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12月28日早晨7点,大巴车满载我们上海老房子俱乐部部分会员,从上海体育场附近的旅游集散中心出发,开启了观赏安徽绩溪徽派建筑的行程。第一站是路经萧山湘湖,被誉为西湖的“姐妹湖”。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魏骥(1373-1471),字仲房,号南斋,又号斋。其故居在城厢镇桥下达魏家弄,出仕后,迁居万寿桥下街。 魏骥于明永乐三年中举人。次年,进京会试,中副榜,授松江府儒学训导。不久,魏骥奉调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工程。其后,历任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员外部、南京太常寺少卿、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等职。

杨时,字中立,学者称他龟山先生,将乐(今福建)人。北宋熙宁九年(1076)举进士,政和初任萧山县令。当时百姓苦于屡旱,要求城西1 km处的一片水田辟为湖。政和二年(1112),杨时“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建成了一个人工水库——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9乡14万亩稻田。“水能蓄潦容干涧,旱足分流达九乡”这是后人对杨时关心农事的歌颂。

周易藻,字芹生,号璐琴,晚号遁叟,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清同治三年(1864),在他70岁时总纂写了《周氏宗谱》。 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但中举之后,命不济人、仕途坎坷。他先后出任萧山县劝学所总董(县里管教育的主要官员)、萧山县立高等小学校(当时萧山县内的高等学府)校长。1921年,68岁的他在湘湖缸窑湾造两间平房,自题“辛庐”。住在“辛庐”里,天天外出,“架一叶扁舟,浏览湘湖,穷幽探隐,日夕始返。夜则检查水利诸书,摘录历年卷宗,参互考订”,足足花了6个月,终于编成了《萧山湘湖志》8卷,之后又续编1卷。

任伯年(一八四〇—一八九五)初名润,更名颐,字次远,号小楼;更字伯年,以字行。浙江山阴人。父为民间画师,工写照,自幼得父指授。十四岁进上海扇庄当学徒,曾从刘德斋习写生及水彩画。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流寓宁波鬻画,得族叔任熊、任薰悉心指导。同治七年(一八六八)随任薰至苏州,是年冬定居上海鬻画为生。为人率真,不修边幅。晚嗜鸦片,导致肺疾去世。善画人物、花鸟,尤工肖像,偶亦作山水。作画取法陈洪绶、华嵒,兼师陈道复、徐渭、石涛、朱耷、恽寿平,广采博取,融会贯通。重写生,居沪时常去豫园观察各种人物,或速写,或目识心记,每作画,虽极细之笔必悬腕中锋。书法参以画意,奇警异常。声誉赫然,于诸任成就最为突出,徐悲鸿誉之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魏骥(1373-1471),字仲房,号南斋,又号斋。其故居在城厢镇桥下达魏家弄,出仕后,迁居万寿桥下街。 魏骥于明永乐三年中举人。次年,进京会试,中副榜,授松江府儒学训导。不久,魏骥奉调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工程。其后,历任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员外部、南京太常寺少卿、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等职。

杨时,字中立,学者称他龟山先生,将乐(今福建)人。北宋熙宁九年(1076)举进士,政和初任萧山县令。当时百姓苦于屡旱,要求城西1 km处的一片水田辟为湖。政和二年(1112),杨时“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建成了一个人工水库——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9乡14万亩稻田。“水能蓄潦容干涧,旱足分流达九乡”这是后人对杨时关心农事的歌颂。
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又字齐于、晴初,别号河右。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毛奇龄为萧山城东里人,清代学者,文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二十四年(1686)隐疾归里,专事著述。
毛奇龄通音韵学,善书画,山水、花卉,有创意到随笔之至,妙得天趣。传世作品有康熙二十一年《看竹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美术馆,三十六年作《墨荷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馆。毛奇龄留有许多美术作品,被收藏于美术馆。

周易藻,字芹生,号璐琴,晚号遁叟,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清同治三年(1864),在他70岁时总纂写了《周氏宗谱》。 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但中举之后,命不济人、仕途坎坷。他先后出任萧山县劝学所总董(县里管教育的主要官员)、萧山县立高等小学校(当时萧山县内的高等学府)校长。1921年,68岁的他在湘湖缸窑湾造两间平房,自题“辛庐”。住在“辛庐”里,天天外出,“架一叶扁舟,浏览湘湖,穷幽探隐,日夕始返。夜则检查水利诸书,摘录历年卷宗,参互考订”,足足花了6个月,终于编成了《萧山湘湖志》8卷,之后又续编1卷。

任伯年(一八四〇—一八九五)初名润,更名颐,字次远,号小楼;更字伯年,以字行。浙江山阴人。父为民间画师,工写照,自幼得父指授。十四岁进上海扇庄当学徒,曾从刘德斋习写生及水彩画。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流寓宁波鬻画,得族叔任熊、任薰悉心指导。同治七年(一八六八)随任薰至苏州,是年冬定居上海鬻画为生。为人率真,不修边幅。晚嗜鸦片,导致肺疾去世。善画人物、花鸟,尤工肖像,偶亦作山水。作画取法陈洪绶、华嵒,兼师陈道复、徐渭、石涛、朱耷、恽寿平,广采博取,融会贯通。重写生,居沪时常去豫园观察各种人物,或速写,或目识心记,每作画,虽极细之笔必悬腕中锋。书法参以画意,奇警异常。声誉赫然,于诸任成就最为突出,徐悲鸿誉之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前一篇:黄浦路106号红楼
后一篇:绩溪影视拍摄基地紫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