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文物保护建筑韩三房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松江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古建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陀罗尼经幢、宋代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始建于1899年的佘山天文台、广富林遗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照壁、秀道者塔,还有初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的佘山天主教堂等。周六我们上海老房子俱乐部一行40余人,徒步松江寻根溯源。

韩三房位于松江中心医院办公区内。因家中排行第三,人们称此房为“韩三房”。前庭厢房和主楼分别建于1913年和1922年,1929年加建屋顶凉亭。韩三房最大的特点是西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五开间,进深三间,上下三层,底层有前廊,后廊接西式方亭。建筑部件和装饰模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楼前设六根科林斯圆柱 。韩宅开了松江民宅西化的先河。
旧社会找对象讲究门当户对,韩家是乡绅,家底雄厚。钱家原在金韩三房县钱圩,在松江东外街购得复园,经修葺后改称钱家花园。钱家千金在出嫁前有个条件,嫁到韩家要天天能看到娘家花园。当时松江城里城外大都为二层楼房,媳妇要天天能看到娘家花园,房子必须高于城内外所有房子。为此,韩家专门去上海市区聘请设计师精心设计。

1993年10月,公布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层上面加一层小楼,四周设有水泥护栏,楼顶置一拱顶敞开式凉亭,特意设计专为媳妇登楼观看她的娘家花园。楼前楼后还有大小花园,尤其是后花园,面积虽小,但小巧玲珑,有小池,池上建小桥,有古木亭轩,假山湖石,特别精致,看得出设计师花了一番功夫。这座欧式洋房,民国时期在松江城算得上第一,久而久之,人们把这座洋房称韩三房。







1993年10月,公布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层上面加一层小楼,四周设有水泥护栏,楼顶置一拱顶敞开式凉亭,特意设计专为媳妇登楼观看她的娘家花园。楼前楼后还有大小花园,尤其是后花园,面积虽小,但小巧玲珑,有小池,池上建小桥,有古木亭轩,假山湖石,特别精致,看得出设计师花了一番功夫。这座欧式洋房,民国时期在松江城算得上第一,久而久之,人们把这座洋房称韩三房。






前一篇:复兴中路1462弄剑桥角公寓
后一篇:松江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