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2018-11-18 17:44:21)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杂谈

图片

       昨天11月17日,老房子俱乐部组织游川沙,早上9点半集中于地铁2号线。这次活动主要参观川沙营造馆,游川沙古城墙,川沙“内史第“。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川沙政府筹办,浦东工商联会员企业——川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出资兴建的川沙营造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川沙由民营企业打造的首个文化遗产纪念馆。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川沙营造馆由展厅和公共空间两部分组成,通过“一把泥刀走天下——川沙营造业溯源”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浦东鲁班’一代宗师——近代上海营造业领袖杨斯盛”“筑造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名建筑与营造企业家”等三个部分,以视频、实物、史料等较全面地展示了川沙营造业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在上海市建筑界的地位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一把泥刀走天下——川沙营造业溯源”,集中了数十件木锯、木刨、木榔头、木锉刀、泥刀等旧版建筑工具,让人对旧时泥水匠的“吃饭家什”之简朴有了直观了解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川沙营造馆设在一座平面布局为三合院的石库门式建筑内。这座约700平方米的建筑,原系川沙中市街丁永泰绸布店店主丁云石于1935年所建,当年被命名为丁家花园,历经80年的沧桑。该宅曾为国民党川沙党部所征用,建国后为川沙县人民政府的首个办公地。改革开放后,曾一度作为商业用房。2014年,匠艺独到的丁家花园重放光芒,被列为浦东新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建筑两侧主体建筑与厢房交接部位均有双跑楼梯,但是现已被改造。采用白色浑水外墙。主体建筑与厢房共同形成面向院落的三面围合的廊道。屋顶形式为硬山顶。双坡屋顶,青瓦屋面。一层采用水泥铺地,二层为木地板。建筑山墙顶部有山花装饰,其余部位如墙角及墙体转折部位等均有简单的线脚处理。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提前照了集体像。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丁家花园原曾是川沙县府办公地,所以边上建有“人民大会堂”,便于招集社队干部宣传政策,另一方面起到影剧院作用。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城隍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嘉庆十年(1805)重建。原占地十余亩,有三进,现仅存打唱台,占地面积112.52平方米,建筑面积112.53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大殿7梁架,面阔3间,宽11.6米,进深9.7米。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硬山灰瓦顶,檐下有斗拱,镂花拱眼壁,拱券大门。该庙是当地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天恩堂建于1930年,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3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80平方米,两层砖木结构,一层层高3.5米,二层吊顶高度2.9米,二层屋脊高度为3.5米,檐口高度为6.72米,建筑总高度为7.2米,屋顶因年久失修,漏雨严重。建筑整体布局为一主体建筑一庭院外加两个附属建筑位于庭院两侧。建筑三面有围墙围合,正入口为典型的基督教形制,门框窗棂有线脚装饰,具有较浓烈的宗教色彩。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建筑庭院内为水泥铺地,主体建筑两侧有建筑与围墙形成的条形天井,布置有绿化盆景。主体建筑一层为水泥铺地,作为宗教机会场所;二层室内为木质地板。外侧走廊有两附属建筑屋顶花园相通的廊道。该建筑最大的特色是中西合璧,内部结构和装饰为典型的传统江南民居风格,而外立面则具有浓重的西式建筑装饰特征。东西里面外墙砌清水砖和嵌有弧形红砖抱框的窗户。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位于川沙镇老护城河桥头滨水处,进门小院装饰的很宅,走过长长的前庭兼点菜区,直奔滨河的卡座。菜式是上海本帮菜,口味做的挺好也比较精致。可惜今天不营业。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川沙老街北市街护城河西侧,有四幢江南传统建筑民宅,从东到西分别是崇德堂、三德堂、以道堂、以德堂。川沙当地人习惯称它们为“陆家楼群”。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西面的以道堂、以德堂。陆家有兄弟俩,他们是陆应梅和陆问梅。由于哥哥陆应梅已经去世,所以弟弟在建造了三德堂和崇德堂之后,又资助嫂子,为两个侄子造了房子,因为侄子俩名字分别叫陆以道、陆以德,两幢房子也分别取名“以道堂”、“以德堂”。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这家饭店叫“桂松人家”也许是近代上海著名的营造商陶桂松后人所开。我们没得在“陆家花苑”用餐,就在这家坐了下来。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陶桂松住宅,又名“陶氏精舍”,建于1930年,1949年后收归部队作居住用,2009年浦东新区出资进行了保护修缮。宅主陶桂松,为近代上海著名的营造商,陶桂记营造厂创始人。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陶宅位于川沙老县城的东北角,砖木与砖混结构,分为主楼、副楼,原建筑东北还有花园、柴房等。主楼为传统的中式一正两厢布局,两层楼房,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局部有地下室,天井上方有玻璃雨棚,外墙为清水青砖勾平缝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受西洋建筑风格影响,阳台及内院有柯林斯柱式,地面为彩色拼花地砖、马赛克等,门窗上有彩色玻璃。副楼位于东侧,为砖混结构两层楼房,平屋顶。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整体建筑中西合璧,工艺考究,装饰精美,是近代民居的典范。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饭后我们游览老街市。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工农饭店的格局使人联想到小时候凭票时期上海国营饭店的场景。别看其貌不扬,据说,这是古镇上最老牌的房子,建于1905年,原名万兴馆餐馆,曾诞生本帮名菜“三黄鸡”和“扣三丝”。而后来的工农饭店经历了公私合营、再改为国营,在上世纪90年代倒闭。现在,这里还是经营着饭店生意。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标志“稻香”的老房子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其实,这样的建筑在上世纪50年代还是比较时尚的,不知后来几十年它是否一直用于食品的生产销售、还是被挪作他用,如果现在还生产当年的食品,仍用“稻香”商标,估计可以作为古镇的标志性品牌而闻名。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这里有宋庆龄母亲倪桂珍的出生地,宋庆龄儿时读书地。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该石牌坊是为朱令—妻蔡氏而建的节孝坊,从残存的石柱来看,其形制是二柱一门三楼式牌坊,石柱上有对联一副,现在只能看到东侧石柱上的联语,“贞操百年表沛国”,石柱与横梁均为花岗岩,石柱40厘米见方。该牌坊建于清代,至今仍原地保留。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川沙古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抵御倭寇入侵,由川沙太学生乔镗等提议建造。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川沙城墙所在的川沙新镇新镇西北临张江功能区域,南接原南汇区,东临东海。 川沙城墙位于观澜小学内,处在川沙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川沙城墙上有岳碑亭(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南端魁星阁、北端文笔塔及城墙下的敬业堂互相映衬。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明代所修建为川沙堡城,城墙周长5000米、高9米、墙基阔10米,筑12座炮台,砌372垛堞。四门均修城楼,外修4座吊桥,并开挖了一条36米宽、5米深的护城河。清代重修。民国十四年(1925)因财政入不敷出,拆墙卖砖以充教育经费,仅保留了城厢小学内东南近200米的一段城墙。“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墙遭到破坏,现尚存东城墙60余米,黄土夯筑,青砖包砌,墙基宽10米,顶宽8米,高5米。城墙东、南面有护城河,长2000多米,宽36米,深5米。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黄炎
故居和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 坐北朝南,为“内史第”的第三进,是一座富有浓郁清代建筑风格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前有仪门,内有天井,粉墙黑瓦,飞檐翘壁,屋宇雕梁画栋,各类雕刻装饰尤为精致典雅,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原名沈家大院,为清咸丰九年(1859)内阁中书沈树镛建,故又名“内史第”。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立本堂是沈家大院的祖厅,正梁和壁梁上镶着各种精致的图案。大厅高大轩敞,正面对联上书“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立柱上书:立本立言叱咤风云斗士,求真求是方圆规范人生。”道出了沈家做人的根本准则。原为沈家大院祖厅,取名用意为:做人要有根本的准则。沈家族谱图,从这里可以知道沈家大院主人,沈树镛与黄炎培的的关系了。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黄炎培(1878-1965),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 故居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为黄炎培出生地,正楼前设有一座黄炎培半身铜像,上悬陈云同志手书“黄炎培故居”匾额。内设“黄炎培生平事迹陈列室”,展示历史照片154张,实物50件。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戏韵流芳川沙戏曲艺术展示中心,上午路过没得入内。下午将结束行程时,突然放行了。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川沙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东乡调的发源地,如今,戏曲之乡有了“戏曲中心”!当中是120平方的演出的场地,参观者可在此品茶、听戏、休憩;演出的戏曲舞台有60平方米,极具江南民宅风格,台面宽敞,坐在台下任何角落,舞台演出一览无余。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左侧是“沪剧展示厅”,墙面上是沪剧经典曲目演出剧照,戏曲未演戏份十足!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落户川沙的“赵氏工坊”也出现在“戏曲艺术展示中心”,在这里呈现大幅的剧照,辅助以立体字话语,左侧展示两位艺人与赵氏工坊的艺术成就。右侧设置长条剧照墙,辅助以多媒体让参观者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1928年冬,川沙成立了文庙工程委员会,续建文庙。第二年又将文庙改称为孔子庙。1931年夏竣工,前后长达15年。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川沙孔子庙牌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建成后的文庙(孔子庙)共有有房屋十三间,内楼房二栋、平房三栋、木板房一栋、天井二方。主楼为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楼下中间为正殿,内设孔子与七十二贤的神位。东西墙壁上镶有许多珍贵的碑文。楼上备作藏书。楼楣上高悬“孔子庙”三字的匾额。右侧有与孔庙同时建成的中山纪念林,占地二亩,松柏青翠,绿树成荫。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川沙文庙是时尚的中西合璧的建筑,与传统的各地文庙建筑有异,可谓风格独特。它是川沙营造商的杰作,体现了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1942年春,孔庙中办起了川沙的第一所中学—私立友仁初级中学(川沙中学前身)。至今红瓦楼宇的文庙依然屹立在校园中。它曾经是学校的行政楼、图书馆。楼下的正厅在解放后辟为“文化走廊”。如今楼上是校史陈列馆。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川沙路5007号1990年10月,建造24层川沙大厦,改善投资环境,为浦东开发服务。担任主要施工的是川沙306工程公司。我们晚餐就在顶层旋转厅。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今天一天非常圆满,比预期多玩了几个地方“戏曲艺术展示中心”川沙中学等地。
老房子俱乐部徒步川沙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