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路202号怡和医院旧址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怡和医院旧址位于新乐路陕西南路西北角。建于1931年,西式的独立式花园住宅,由G•O•WOOTTEN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立面对称,上下三段,中心突出。从建筑布局、墙体和开窗的做法看,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住宅前的花园带有几分中国传统趣味,多年的植物生机依然,与建筑的沧桑并存,岁月的历程就在其中了。该花园住宅原系美商普益地产公司的产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为“敌产”被日伪当局没收。后怡和医院搬入此处,1958年,怡和医院与淮海中路966号5号楼(原虹桥疗养院)合并,组建上海市淮海医院。1961年,正式改名为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后为上海高教局,又改为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使用。

旧址中央的门厅和门廊托起的阳台造型优美,趣味独特,非常明显带有西方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特征。台阶、门廊、屋檐和二层原本突出的外廊式阳台都被整合在饱满的双曲弧线中,与底层的科林斯柱式和二层的塔斯干柱的结合形成一种动感和张力,并与其面前的花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交流。立面的装饰也相当丰富,但栏杆也好,窗楣或额枋也好,都偏重简化过的几何形态的装饰,方圆结合的图案经过如此抽象,很难说清是中是西了,多样的手法和折中的风格才是当时上海建筑的最大特征。

旧址红木装修的室内也显得堂皇,总体来说与外部风格统一,装饰并不繁复,流线优美。双跑楼梯转角曲线流畅,上下有少量花饰雕刻,栏杆的造型简洁大方。位于建筑中轴线上的大厅并无炫目的雕刻,但是适当的比例和细部的精巧依然使它散发着矜贵气息。
|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
|
陕西南路202号 |

住宅前的花园带有几分中国传统趣味,多年的植物生机依然,与建筑的沧桑并存,岁月的历程就在其中了。该花园住宅原系美商普益地产公司的产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为“敌产”被日伪当局没收。后怡和医院搬入此处,1958年,怡和医院与淮海中路966号5号楼(原虹桥疗养院)合并,组建上海市淮海医院。1961年,正式改名为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后为上海高教局,又改为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使用。

旧址中央的门厅和门廊托起的阳台造型优美,趣味独特,非常明显带有西方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特征。台阶、门廊、屋檐和二层原本突出的外廊式阳台都被整合在饱满的双曲弧线中,与底层的科林斯柱式和二层的塔斯干柱的结合形成一种动感和张力,并与其面前的花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交流。立面的装饰也相当丰富,但栏杆也好,窗楣或额枋也好,都偏重简化过的几何形态的装饰,方圆结合的图案经过如此抽象,很难说清是中是西了,多样的手法和折中的风格才是当时上海建筑的最大特征。

旧址红木装修的室内也显得堂皇,总体来说与外部风格统一,装饰并不繁复,流线优美。双跑楼梯转角曲线流畅,上下有少量花饰雕刻,栏杆的造型简洁大方。位于建筑中轴线上的大厅并无炫目的雕刻,但是适当的比例和细部的精巧依然使它散发着矜贵气息。

北立面在188弄内。


前一篇:建国西路568号御席公馆
后一篇:长乐路800号古典式花园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