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苏州路470号上海总商会旧址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上海总商会旧址位于北苏州路470号,坐北朝南、面向苏州河。原是闸北天后宫清朝大臣出使行辕的旧址。通和洋行设计,
1913年竣工。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于1902年。1904年,改称上海商务总会。辛亥革命爆发后,一部分商会成员不承认清政府委任的上海商务总会,另在铁马路(今河南北路)组建上海商务会所。1912年,上海商务会所与上海商务总会合并成立“上海总商会”,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商会。

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对称,以横三段划分为主,底层基座,设大楼梯直达2层主入口。清水红砖外墙,壁柱、门窗等有巴洛克装饰。2层大议事厅可容八百余人。

原来主要建筑有南大楼和北大楼,均是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南大楼底层系会场,二、三层为办公室。北大楼系是商品陈列所、国货商场和商业夜校等。两幢建筑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墙,壁柱、门窗等有巴洛克装饰,会场两边为回廊及包厢,雕饰精美。现保留了南大楼。

解放后改租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1979年迁往香港路51号,北苏州路的建筑由电子元件研究所等单位租用。

原上海总商会会址。历时7年,102岁上海总商会将在今年5月完成修缮,重现建筑历史风貌。上海总商会修缮项目总设计师、上海鼎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凌颖松表示,上海总商会修缮项目立足于保护、恢复优秀历史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原上海总商会地块进行全面的修缮整治及功能调整,达到提升建筑品质,满足新的使用需求的目的。因此,除了恢复建筑原来的样貌,修复100多年来失修的建筑结构和内外墙,恢复原装饰细节,考虑到上海总商会未来会作为宝格丽酒店的餐厅使用,修缮中还提升了建筑的功能指标,如,提升建筑防火等级,为外墙和门窗加入保温功能、提升了建筑的机电性能等,为这座百年老建筑注入现代功能。

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总商会大楼建筑风格为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修复保留了来自1916年的装饰风格,在大楼立面设计上,以清水红砖墙为主,饰以精美的预制仿石柱饰,设计师还特意修缮了马赛克地坪、格纹天花板、原木木板、雕刻百叶窗以及旧时的壁炉等。

如今我们看到的青蓝色釉面砖已经有102岁,在这总商会大楼里应该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百年老物件了。经过百年的沧桑岁月,这些釉面砖因釉料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微妙的釉变,使得砖面纹饰形成晕染的感觉;同时,釉面砖由于内部应力不同形成冰裂装的裂变,裂片叠层,富有立体感。这种釉变和冰裂的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特别和难以仿制。此时修缮中,修缮团队将这些老物擦拭干净,保留所有的历史特征,让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沧桑之美呈现了出来。

木楼梯是内部保留最为完好的构件之一,柱头形态饱满,做工相当考究,竖杆是传统的中式楼梯栏杆做法,花饰栏杆上镶板样式精美,与建筑立面窗山花和门券山花风格一致,与立面窗山花和门券山花风格一致,楼梯背面有装饰贴面。


站在阳台上俯瞰面前的广场,景观设计团队通过石材颜色的深浅——深灰、浅灰、中灰、黑色,以及石材面层的不同肌理——火烧面、光面、亚光面,在地面勾勒出了总商会大楼的外立面。石条不断延伸,变成散碎汀步,最终与草坪融为一体。它们就像这个城市的根——发源于过往的历史,并一直延伸至日夜流淌、永不停歇的苏州河。

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对称,以横三段划分为主,底层基座,设大楼梯直达2层主入口。清水红砖外墙,壁柱、门窗等有巴洛克装饰。2层大议事厅可容八百余人。

原来主要建筑有南大楼和北大楼,均是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南大楼底层系会场,二、三层为办公室。北大楼系是商品陈列所、国货商场和商业夜校等。两幢建筑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墙,壁柱、门窗等有巴洛克装饰,会场两边为回廊及包厢,雕饰精美。现保留了南大楼。

解放后改租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1979年迁往香港路51号,北苏州路的建筑由电子元件研究所等单位租用。

原上海总商会会址。历时7年,102岁上海总商会将在今年5月完成修缮,重现建筑历史风貌。上海总商会修缮项目总设计师、上海鼎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凌颖松表示,上海总商会修缮项目立足于保护、恢复优秀历史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原上海总商会地块进行全面的修缮整治及功能调整,达到提升建筑品质,满足新的使用需求的目的。因此,除了恢复建筑原来的样貌,修复100多年来失修的建筑结构和内外墙,恢复原装饰细节,考虑到上海总商会未来会作为宝格丽酒店的餐厅使用,修缮中还提升了建筑的功能指标,如,提升建筑防火等级,为外墙和门窗加入保温功能、提升了建筑的机电性能等,为这座百年老建筑注入现代功能。

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总商会大楼建筑风格为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修复保留了来自1916年的装饰风格,在大楼立面设计上,以清水红砖墙为主,饰以精美的预制仿石柱饰,设计师还特意修缮了马赛克地坪、格纹天花板、原木木板、雕刻百叶窗以及旧时的壁炉等。

如今我们看到的青蓝色釉面砖已经有102岁,在这总商会大楼里应该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百年老物件了。经过百年的沧桑岁月,这些釉面砖因釉料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微妙的釉变,使得砖面纹饰形成晕染的感觉;同时,釉面砖由于内部应力不同形成冰裂装的裂变,裂片叠层,富有立体感。这种釉变和冰裂的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特别和难以仿制。此时修缮中,修缮团队将这些老物擦拭干净,保留所有的历史特征,让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沧桑之美呈现了出来。

木楼梯是内部保留最为完好的构件之一,柱头形态饱满,做工相当考究,竖杆是传统的中式楼梯栏杆做法,花饰栏杆上镶板样式精美,与建筑立面窗山花和门券山花风格一致,与立面窗山花和门券山花风格一致,楼梯背面有装饰贴面。
议事厅是总商会内最大的空间,通高两层,三层为回廊,采用钢结构,正前方为舞台。南北进深25米,东西净宽度18米,上部为大跨度弧形天棚顶加双层天窗,吊顶中间最高处有9.3米,两侧靠墙支点最低处约6米,两侧低中间高的弧形吊顶,使得整个空间感受高耸宽敞。

议事厅保持其室内格局,局部破损的装饰进行修缮或复原设计,天花和木地板复原重建。议事厅线脚细腻的木制墙裙、曲线优美的壁柱装饰、考究的回廊栏杆和扶手、英国制造的大型屋架及回马廊钢梁无不透露着大半世纪前千人盛会的喧嚣和显赫。

站在阳台上俯瞰面前的广场,景观设计团队通过石材颜色的深浅——深灰、浅灰、中灰、黑色,以及石材面层的不同肌理——火烧面、光面、亚光面,在地面勾勒出了总商会大楼的外立面。石条不断延伸,变成散碎汀步,最终与草坪融为一体。它们就像这个城市的根——发源于过往的历史,并一直延伸至日夜流淌、永不停歇的苏州河。
北苏州路470号原上海总商会由英国通和洋行设计建造,立面对称,横三段划分,以清水红砖为主,饰以精美的预制仿石柱饰,具有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特征,保存相对完整。立面底层为基座,用花岗岩砌筑,从大楼的正面或侧面,都可沿大台阶拾级而上到达二楼主入口,台阶和主入口也用花岗岩构筑。
前一篇:建国西路323号花园住宅
后一篇:黑山路181号杨浦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