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
批次 |
公布日期 |
所在街道 |
地点 |
年代 |
类别 |
| 俄罗斯领事馆 | 第五批 | 1989.9.25 | 提篮桥街道 | 黄浦路20号 | 1934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上海邮政总局 |
第五批 |
1989.9.25 | 四川北路街道 | 北苏州路276号 |
1924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多伦路250号住宅 |
第五批 |
1989.9.25 | 四川北路街道 | 多伦路250号 |
1924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中共四大会遗址 |
纪念地 |
1992.6.1 | 四川北路街道 | 原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 |
1926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审判和处决日本战犯处 |
纪念地 |
1997.8.11 | 提篮桥街道 | 长阳路147号 |
1946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2.上海邮政总局

大楼整体风格为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主体参照英国古典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式的大型科林斯立柱和巴洛克式钟楼。其中大楼主立面即南面和东面以及东北转角处共设有19根高数十米的罗马科林斯柱。

塔楼两旁有两组不同的雕像,这两组青铜雕像是邮政总局的标志之一。东方的一组雕像,为分别手持火车头、飞机和通信电缆的人物,分别象征交通通信事业。而南方的一组雕像则为希腊神话人物,中央的是被称为通信之神或者商神的赫尔墨斯,左右则为爱神厄洛斯和阿佛洛狄忒,代表邮政事业是连接人类感情的纽带。不过塑像的原件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幸被毁之前,由一位美术学校的学生用石膏偷翻了模子,当文革结束以后,在邮政总局大楼翻修过程中,根据这对石膏模子,重新铸造成和原件一样的复制品,也就是今天依旧设立在塔楼两侧的铜像。

中共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今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召开。会址原为坐西朝东的砖木结构假三层石库门民居。毁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2011年虹口区委、区府在市委、市府的支持下,择址四川北路1468号筹建中共“四大”纪念馆,2012年9月7日正式开馆。

提篮桥监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关押过许多著名人物。民初革命党人章太炎、邹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汪精卫妻子陈璧君,侵华日军战犯冈部直三郎大将、安藤利吉大将,“文革”上海写作组成员朱永嘉,上海“首富”周正毅,杀警“刀客”杨佳……,“提篮桥”就是监狱的代名词,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提篮桥的意义要远远超越监狱本身,仅从上面那些名字,我们就能看到一部微缩版的百年中国史。但因为仍在使用,我们又不能将提篮桥监狱视为历史遗存。


在中国境内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则要分两部分。一是1946年初,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将军奉命在上海组建的美军军事法庭,地点就设在提篮桥监狱。1946年1月24日上午,美军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审判18名日本战犯,审判过程向全球广播。经过几次庭审,2月28日法庭对18名日本战犯作出宣判,判处镝木正隆等5人死刑,除一人无罪释放外,其余从1年半徒刑到无期徒刑不等。除了这一批外,此后又对29名日本战犯进行过多次审判。
美军军事法庭在提篮桥内共审判了8批47名日本战犯,5人在提篮桥执行了绞刑,当年的绞刑房完好如初,目前是上海监狱陈列馆的亮点之一。
国民政府的军事法庭在上海审判了116名日本战犯,判处死刑14人(其中1人后改判为10年),有11人是在提篮桥监狱刑场枪决的。另外由于广州军事法庭审判结束后就被撤销,还有3名日本战犯从广州移送到提篮桥执行。总之,提篮桥共执行了19名日本战犯死刑,其中处绞刑5人,枪决14人。

鉴于提篮桥监狱在对日本战犯关押、审判和执行上的重要性,在1997年8月份,提篮桥监狱被市政府列为上海市抗日纪念地点。提篮桥监狱作为一处精美的近代建筑群,1994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2013年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一篇:虹口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
后一篇:虹口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