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
名称 |
批次 |
公布日期 |
所在街道 |
地点 |
年代 |
类别 |
| 泰安路115弄住宅 | 第五批 | 1989.9.25 |
新华路街道 |
泰安路115弄 |
1948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孙科住宅 |
第五批 |
1989.9.25 |
新华路街道 |
番禺路60号 |
1948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中西女塾旧址 |
第八批 |
2014.4.4 |
江苏路街道 |
江苏路155号 |
1917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息焉堂 |
第八批 |
2014.4.4 |
新泾镇街道 |
可乐路1号 |
1925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李鸿章祠堂 |
第八批 |
2014.4.4 |
新华路街道 |
华山路1626号 |
1904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泰安路115弄1-8号花园住宅,隔泰安路与卫乐园相望,原为陈家巷乡村,系德国外侨于1912-1936年间建的英国古典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层住宅,由黄迈士设计,共三排九幢。该弄原为德士古洋行高级职员住宅,1949年解放前夕外侨均撤离回国。上海解放后多为部队、地方干部居住。

曾就读于圣玛利亚女中、旧上海市长吴国桢的表妹俞秀莲回忆,当年班上三十几名同学全是上海滩显赫家族的女子,其中有位郑姓同窗是杜月笙的儿媳,每逢学生一月一次的回家日,校门口便排起汽车长队;至于班上张爱玲那样家世的学生,还是比较卑微的,她很瘦,也不好看,人很文气,穿着很朴素,学习极用功,老师很喜欢张爱玲。

现在江苏路上的市三女中前身,是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建于1892年的中西女塾(中西女中)。当年建于今西藏中路沐恩堂东侧,吸收中国信徒的女孩入学,宋庆龄三姐妹曾就读该校。1916年教会将校舍出售给扬子公司建造扬子饭店(即今申江饭店),得款后在沪西忆定盘路(今江苏路155号)购地另造分校,1930年改为中西女中。1952年6月,圣玛利亚女中并入后,改名为上海第三女子中学。


1968年约4000平方米用作新泾中学校舍,1974年其余部分改作上海动物园繁殖场物料仓库。2007年夏起上海市天主教教区对其进行正式修缮,2008年春起恢复宗教活动。匈牙利曾被马扎尔人征服后带来的东方特色文化所浸染,有许多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同时,匈牙利也是欧洲哥特艺术及早期浪漫主义艺术中心之一。2014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5.李鸿章祠堂
1904年,清廷批准上海士绅的奏请,在今华山路划22亩地为之建李公祠。盛宣怀等筹集12万两银子代为兴建。1912年,孙中山指示拨李鸿章祠堂为复旦公学校舍(今址复旦中学)。校方将李鸿章祠堂改为大礼堂,后命名为“登辉堂”,供学生使用。

“登辉堂”,已修缮一新,增挂大匾一块“校史馆”。校史馆为檐角飞翘的典型中式建筑。高耸的屋脊上雕塑着龙的图案。门前是宽敞高大的廊檐,抬头望去,只见四大块金漆雕花拱板上,龙凤呈祥、刀马人物、喜鹊登梅、苍松雄鹰等画面栩栩如生,映衬得整个外廊金碧辉煌。建筑的南北两面都是高大的花格木窗,通透明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