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路上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东湖路位于徐汇区东北部,东南起淮海中路,西北至长乐路。长474米,宽15.0~20.0米,车行道宽8.0~11.0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筑,以法国驻越南总督名命名杜美路(Route
Doumer)。民国32年(1943年)以湖北东湖改今名。沿路二侧有宾馆。

院址原为花园住宅,1939年6月,1939年6月,定名杜美大戏院。民国31年,以放映苏联早期革命电影为主。翌年,因杜美路更名东湖路而改今名。1954年7月,由市文化局接管,放映电影。1962年,改建为全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同年7月1日,上映国内第一部彩色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现建起新大厦。

东湖路56弄39号前苏联专家楼,现东湖宾馆3号楼。建于1940年。是一幢四层现代式公寓建筑,共有客房8套,每套3间。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
编号 |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
XH-J-065-V |
住宅 |
东湖路56弄51,53,55号 |
东湖路56弄57号
一幢混合结构三层公寓,完全是西洋风格。据说三十年代时曾为外侨、犹太人居住。
东湖路51号花园住宅近长乐路,现代派风格花园住宅,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外墙采用棕褐色硬陶面砖贴饰,平屋顶。主入口地面为瓷砖拼花的八卦图造型,有部分残留。楼内设主辅楼梯,楼梯厅竖向整体由玻璃钢窗组构成。室内挑层较高,东侧房间为圆弧墙面。南立面楼层设有宽敞的长阳台,西南角前出建有半圆形筒状结构,弧面外墙设置均布钢窗,顶部则为半圆阳台。底层内设主辅楼梯,高阔的门廊面向南侧开阔的大花园。室内留有壁炉,局部有改建。该处原名圣乔琪夜花园,亦称“杜月笙夜总会”。花园内花木繁茂,原有圆形大理石露天舞池。1932年,51号住宅的主人是尼科尔森夫妇和波里特夫妇。尼科尔森,上海煤气公司的高级职员;波里特在麦边洋行进口部供职。1936年,该住宅的主人是波里特夫妇和彼得森夫妇。再往后,东湖路51号宅院据传曾为杜月笙三姨太孙佩豪的住宅,对外名称是“圣乔琪夜花园”。
1949年后为市委党校干部住宅。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李培南等老干部在此居住。该住宅有一定的历史人文建筑价值。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
编号 |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
XH-J-048-V |
住宅 |
东湖路51号 |

李培南(1905—1993),江苏省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曾任鲁中军区党委第二副书记、军区副政委、山东淄博特区党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委、中共温州市委,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职。195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代理校长。1956年起当选为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三、四届委员,上海市政协第二、三届常委会委员。1958年起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79年任中共上海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副组长,同年起当选为上海市第七、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在上海病逝。
2010年11月24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后一篇:吴兴路上历史建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