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北路上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分类: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乌鲁木齐北路位于静安区西南部。北起万航渡路,南至华山路。长1028米,宽12.4~27.1米,车行道宽8.6~14.2米。清宣统三年(1911年)筑,名地丰路(Tifong
Road)。民国32年(1943年)以新疆地名改名迪化路。民国35年改名迪化北路。1954年随迪化改名乌鲁木齐改今名。沿路为住宅,学校,教堂。

乌鲁木齐北路北起万航渡路
地址 |
|
|
|
|
|
|
万航渡路212弄1—14号 |
元善里 |
|
|
砖木二.三层 |
|

乌鲁木齐北路25号新恩堂
建于1939年,由泰基工程公司建造,主体一层,在主教堂内的东侧有局部二层。该建筑分为东西两个教堂,位于西侧的教堂为东西向的主教堂,位于东侧的小教堂为南北向的。东西两个教堂建筑为二坡落水屋面,屋面为粘土青平瓦。为30度以上屋面,瓦片背面采用铜丝与挂瓦条连接,屋面凡水为白铁皮踏步凡水,东西两个教堂屋面无烟囱,东侧的房屋的东南角教堂厨房处有一个烟囱,预制混凝土山墙压顶,东西两座教堂之间的连接房屋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面,在东南侧的辅助用房和西侧教堂的入口也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面,有清水砖砌女儿墙。钢筋混凝土平屋面采用卷材防水层。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6945190000066基督教新教堂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建筑外立面为青砖清水墙建筑,建筑四周外墙的窗套和西侧大教堂的窗间鼻梁筋以及在东西两个教堂之间的入口门套为水泥斩假石,但现在由于风化斩假石的纹理已经不太清晰了。建筑的外墙勒脚为水泥粉刷勒脚。东、西教堂及辅助用房的外墙窗均为钢窗,西主教堂的西入口和两个教堂之间的中部主入口为柳安玻璃木门,内木门为柳安木门。室内墙面均为黄砂纸巾粉刷,刷白色乳胶漆。在房屋东南侧的厨房内为白色瓷砖满贴。主教堂内的踢脚线为木踢脚线,两个入口处的踢脚线为磨石子踢脚线,在辅助用房等铺设木地板的房间内为木踢脚线。

乌鲁木齐北路30弄

乌鲁木齐北路30弄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
|
建筑面积 |
乌鲁木齐北路30弄6支弄 |
授书里 | 旧式里弄 |
1938年 |
砖木一、二层 |
17幢 |
625平方米 |
乌鲁木齐北路30弄43支弄 |
友德新邨 |
新式里弄 |
1948年 |
砖木三层 |
14幢 |
1912平方米 |
乌鲁木齐北路30弄40支弄 |
平民邨 |
旧式里弄 |
1949年 |
砖木一,二层 |
30幢 |
757平方米 |
乌鲁木齐北路30弄119支弄 |
荣德里 |
旧式里弄 |
1912年 |
砖木一层 |
20幢 |
487平方米 |

乌鲁木齐北路66号市西中学北门
公寓名称 |
建造年份 |
坐落 |
建筑面积 | 层数 |
电梯 | 供暖 | 高度 | (米) | |
|
|
|||||
懿德公寓 |
1935年 |
乌鲁木齐北路69号 | |
6~7 |
|
|
|
|
静安寺救火会,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愚园路350号建立了静安寺消防分处,民国十一年(1922年)建立静安寺救火会,英文名为"Bubbling
Wall Fire
Station",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改为静安寺消防区队。汪伪政权“收回”租界后,静安寺消防区队归属于伪上海特别市的警察局消防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警察局消防处在辖区设有静安寺、新闸两支消防区队。1983年1月,人员编制划分为武装警察部队,现为上海市消防总队静安寺支队。建筑为平面呈“八”字型的周边式大楼,位于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的转角处。原楼高为三层,底层为车库、补给库等,现已加建至七层。二、三楼为办公区域,眺望塔位于北侧,平面呈“口”字型,与“八”字型的建筑连接构成。整幢建筑系砖混结构,平屋顶。

乌鲁木齐北路200号愚园路361弄愚谷邨
乌鲁木齐北路444弄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6945190000069 乌鲁木齐北路444弄62~72号住宅民国
静安寺街道
编号 |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JA-J-006-V |
住宅 |
乌鲁木齐北路468弄80-108号 |
前一篇:新乐路上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