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浦路杨浦段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1871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自下海浦提篮桥向东辟筑杨树浦路,直至杨树浦港。1884年,又越过杨树浦港,继续向东延筑至黎平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商大举在华开设工厂,濒临黄浦江的杨树浦路南侧一带,迅速建成了毛条、毛纺、丝织、造船、发电、煤气、自来水、化工、制皂等40多家大中型工厂,形成中国规模最大最具规模的工业区之一。其中杨树浦水厂为英国古典城堡式造型,1883年建成供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地面水厂。杨树浦发电厂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筹建,民国2年(1913年)建成发电,容量4000千瓦,民国23年(1934年)装机容量达到18.35万千瓦,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杨树浦路过大连路进入杨浦区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383弄 |
永仁坊 |
广式里弄 |
1914年 |
|
96幢 |
|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419弄 |
十七厂宿舍 |
旧式里弄 |
1925年 |
|
10幢 |
|
杨树浦工业带发端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李鸿章批准设立的官督商办的上海机器造纸局,
杨树浦路408号上海天章记录纸厂内。
1882年,曹子撝、曹子俊、郑观应等筹资15.57万两白银,意在创办中国机器造纸企业,遂将计划书递呈北洋大臣李鸿章得准核后,择上海杨树浦路408号处建厂,即上海机器造纸局,系中国第一家华商开办的造纸企业。该企业主要设备有多烘缸长网造纸机一台,烘缸8只,系英国莱司城厄姆浮士顿公司1877年出品。1915年,刘柏森租办了该厂而后买进更多宝源纸厂。1920年,他又以82万两向日商三菱公司购得华章造纸厂,定名宝源纸厂东厂,原杨树浦路厂即为宝源纸厂西厂。1925年,又定名天章纸厂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其子刘孟靖与日本人合作,一度更名“天章长记纸厂”。1947年,国民党政府赎回该厂。解放后收归国有,定名天章造纸厂。1981年,天章造纸厂与上海记录纸厂合并,正式挂牌天章记录纸厂。天章记录纸厂为全国第一家和最大的生产仪表记录纸、电子打印纸的厂家。
杨树浦路461弄太和里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461弄 |
太和里 |
|
1926年 |
|
157幢 |
|
杨树浦路468号原德商瑞记纱厂后英商东方纱厂现上海船厂(西厂)。上海船厂总部码头。
上海船厂的前身是英商英联船厂和招商局机器造船厂。英联船厂由耶松船厂、瑞镕船厂、万隆铁工厂、董家渡船坞等厂坞合并而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接管英联船厂,其杨树浦总厂改称三菱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杨树浦工场。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海军部接管英联船厂,1945年9月16日归还英商并恢复原来的厂名。1952年8月15日,上海市军管会宣布征用英联船厂,改名“军管英联船厂”。招商局机器造船厂创建于1914年,1928年改名招商局机器造船厂。1936年奉命将机器、设备、材料迁至招商局汉口分局四号仓库装置开业。抗战爆发后,直至1939年在重庆龙门浩设厂,改名国营招商局机器厂。抗战胜利后,招商局迁回上海并接收3个小修理厂。1947年10月改名国营招商局机器造船厂。1949年5月29日,上海市军管会航运管理处接管招商局机器造船厂,改名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船舶修造厂。1951年11月,工厂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上海船舶修造厂。1954年1月1日,军管英联船厂主厂(今浦西分厂)并入上海船舶修造厂。1982年6月,由交通部划归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1985年3月改名为上海船厂。
杨树浦路540号原德商瑞镕船厂、万隆铁工厂现上海船厂办公楼全貌
德商瑞记洋行,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德国籍犹太人公司,为中国清末民初最著名的洋行之一。1866年9月,德籍犹太人安诺德兄弟和丹麦商人卡贝尔格在广州合资设立了德商瑞记洋行。1895年、1903年相继在上海开办了瑞记纱厂和瑞镕机器造船厂。1917年中国对德国宣战后,瑞记洋行在华资产被英国汇丰银行代管。一战结束后,卡尔贝格回国,老安诺德兄弟先后去世。安诺德的下一代亨利·爱德华·安诺德和查理斯·赫伯持·安诺德(牛津大学硕士),兄弟俩是英国籍,要求发还瑞记洋行资产。1919年在香港重新注册,改名为英商安利洋行重新开业。总部设于上海九江路6号,1930年迁至南京路外滩沙逊大厦。1949年后瑞记洋行总部迁往香港。1924年10月9日,安利洋行投资100万两创办中国公共汽车公司开辟了第一条营业线路:外滩—静安寺,以后线路陆续增加到12条。1926年底,新沙逊洋行兼并了安利洋行。1935年安诺德兄弟离开安利洋行,另组英商瑞记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杨树浦路640号原英商老公茂纱厂现上海船厂修船分厂,1897年3月22日英商老公茂纱厂建成投产,有纺锭2.5万枚,资本55万银两。1925年被日商公大纱厂收购。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编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层数 |
YP-J-014-V |
瑞瑢船厂旧址 |
杨树浦路640号 |
3 |
英商怡和纱厂旧址为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杨树浦路670号上海第五毛纺厂(原怡和纱厂),建于1909年,属于工业建筑。怡和纱厂(英)。上海最早的纱厂。马海洋行设计,废纺车间: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锯齿形屋顶,清水红砖墙,设壁柱。
杨树浦路670号 英商怡和纱厂(英老板住宅)
杨树浦路713号平凉路街道派出所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10805190000102 杨树浦路713号住宅
民国平凉路街道
编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层数 |
YP-J-006-V |
平凉路派出所 |
杨树浦路713号 |
2层,局部3、4层 |

杨树浦路741弄新康里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
新康里 |
石库门 |
1914年 |
|
283幢 |
|

上海杨树浦水厂,全称为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杨树浦水厂,前身为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水厂,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目前主要负责为杨浦、虹口、普陀、闸北和宝山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187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卫生处在黄浦江、苏州河和淀山湖三个区域内选取了十二个取水点搜集水样并送往伦敦进行水质检验。1872年工部局工程师奥利弗提出兴建自来水厂的方案,但由于所需资金过大,被工部局纳税人会议予以否决。英商麦克利·沃特再度向公共租界工部局当局建议建造自来水厂,自来水厂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1880年3月15日,董事会批复了这个请求。1880年初,在沪英商筹组了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委员会。1880年11月2日,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在杨树浦建设水厂。
水厂前后建设约两年,共耗资12万英镑。1883年8月1日,时任清政府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抵沪参观杨树浦的水厂并亲自开启了引水闸门。当日,杨树浦水厂正式面对公共租界开始供水。1887年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迁来上海。杨树浦水厂自20世纪开始,水厂逐步收购周边土地,扩建制水设备、厂房,完善技术管理,扩大日趋增长的供水区域。到1931年,杨树浦水厂一跃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水厂。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公共租界。
当日日军占领了杨树浦水厂并成立了所谓华中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水厂归入其下属的“大日本军管理上海水道会社”。公司各级负责人均由日军担任。直至重光以后,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重新营业,杨树浦水厂恢复成为英商产业。1952年11月,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征用并于12月12日,更名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成为其下属自来水厂。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1001弄 |
罗宋工房 |
新式里弄 |
1914年 |
|
16幢 |
|
1902年,日商三井洋行收购国人黄佐卿创办的裕晋纱厂,更名为上海纱厂。同年在江浦路104弄建造花园式新式里弄房屋28幢,供日商高级职员居住,现存1幢。砖木结构三层,分六个单元,英式风格,外廊连通各单元(现已隔断)。外立面为清水砖砌筑,嵌缝细腻,入口拱门弧线优美。装饰柱与铸铁栏杆图案相互呼应,线脚清晰。方格窗,尖拱券均较好地体现了建筑风格。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10805180000079江浦路104弄住宅
100多年过去,当初的28幢房屋绝大部分已拆除,只留下了这最后1幢,总建筑面积2100多平方米。老房子为砖木结构三层,分六个单元,英式风格,外廊连通各单元(现已隔断)。走进楼内,一色的木地板、楼梯扶手上还有精美的雕花;房间顶上都有吊顶、装饰线,墙上有壁炉,有的客厅之间还有巨大的胡桃木移门,可分可合;楼上的落地窗则最大限度让光线透进房内,仿佛一个内阳台,十分洋气。
杨树浦路江浦路10号 东方渔人码头
杨树浦路江浦路原上海鱼市场现东方渔人码头(在建)
杨树浦路1426号英商祥泰木行办公楼门前,见该公司的名称显露了出来,CHINA IMPORT
AND EXPORT LUMBER CO. LTD..来自新浪微博@恋上游鸿明2002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10805190000091 杨树浦路1430号住宅 民国 大桥街道
杨树浦路1391弄三益里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1391弄 |
三益里 |
广式里弄 |
1904年 |
|
64幢 |
|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1571、1581弄 |
东华里 |
旧式里弄 |
1926年 |
|
35幢 |
|

杨树浦路1581弄东华里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1615弄 |
安德里 |
旧式里弄 |
1931年 |
|
40幢 |
|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1761弄 |
存和里 |
旧式里弄 |
1927年 |
|
16幢 |
|

松潘路南首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1825弄 |
润玉里 |
旧式里弄 |
1922年 |
|
66幢 |
|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1851弄 |
怡德里 |
广式里弄 |
1926年 |
|
80幢 |
|

杨树浦路1877弄长发里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1877弄 |
长发里 |
旧式里弄 |
1929年 |
|
19幢 |
|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1963弄 |
依仁里 |
旧式里弄 |
1925年 |
|
135幢 |
|

杨树浦路广德路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1991弄 |
华忻坊 |
广式里弄 |
1921年 |
|
226幢 |
|

杨树浦路1991弄华忻坊,广式里弄 1921年 建,由盛杏荪(盛宣怀字杏荪,中国官商第一人)出资建造,作为华盛织布局职工住宅。

于1920年建,西洋风格,砖混结构,坐北朝南。大楼主立面中部山墙略突出高起,呈三角形希腊式山花。中部有三个连续券,带券心石装饰,较为细致。内部楼梯扶手较有特色,门窗线脚保存较完整,有英式壁炉多处。北立面五开间,中央三开间处有柱廊。建筑中央耸起一座四方形了望塔楼。整个建筑共3层,底层为车库,2层为办公室,3层为宿舍。
编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层数 |
YP-J-011-V |
公共租界杨树浦救火会旧址 |
杨树浦路1307号 |
3层 |
杨树浦路1327号原英商洋房
谢谢网友提供的照片二张。与上面同一个建筑,只是拆去了周围违建。
我查了上海监狱志
杨树浦港位于杨浦区南部,初名杨树浦、杨木浦,系杨浦区名称渊源所系,流经平凉(提篮桥)、大桥、江浦、四平、控江等5个街道。河道南通黄浦江,杨树浦路南侧有水闸一座,北接东走马塘。宽16米。杨树浦港与杨树浦路、平凉路、长阳路、周家嘴路、控江路、江浦路、昆明路、中山北二路等主干道路交叉,跨越杨树浦港的市政道路桥梁有10余座。河道西侧自杨树浦路至控江路有兰州路和长浜路蜿蜒相随,东侧的西湖路已逐渐湮没。
杨树浦路2086号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旧址,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第三纱厂,后上棉九厂。
杨树浦路2086号。由上海第一棉纺织厂、上海第九棉纺织厂、上海棉纺织印染联合有限公司、上海第四棉纺织厂、上海经纬产业用布厂等五家单位和经营者群体共同投资组建,1999年9月24日依法注册,注册资本8021万元;职工2500人,占地面积87886平方米,建筑面积115806平方米。生产规模8.8万纱锭,805台布机,拥有瑞士清钢联、德国自动络筒机、整经机和意大利浆纱机等进口设备,先进机型占总装备的70%以上。下设三个纺部工场、二个织部工场,主要生产各类纯棉、粘纤、混纺纱、精梳、针织纱、高档府绸、斜纹、纯棉贡缎、帆布等品种。年产纱8000吨、布1300万米。年工业总产值20570万元、销售收入23000万元、出口创汇200万美元、利润1100万元、税收600万元。
新办工厂不到10年,拥有先进进口设备都废了,国有企业就这样败下去。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编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层数 |
YP-J-013-V |
上海新一棉纺织有限公司 |
杨树浦路2086号 |
3层 |

杨树浦路2310号上海制皂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10805190000039 英商利华中国肥皂公司旧址 民国 大桥街道

杨树浦路2361号北外滩艺术区
杨树浦路2524号上海杨树浦煤气厂
杨树浦路2639弄义德里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2639弄 |
义德里 |
旧式里弄 |
1922年 |
|
81幢 |
|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2797弄3-15号 |
裕康里 |
旧式里弄 |
1935年 |
|
8幢 |
|
杨树浦路2800号杨树浦发电厂
杨树浦路2524号杨树浦煤气厂办公楼
杨树浦路2800号杨树浦电厂
杨树浦路2866--2893号原国棉17厂锯齿车间(建于1922--1934年间)
树浦路2866--2893号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杨树浦路3061弄居住区约建于1932年,分别为15幢二层(局部假三层)日式花园住宅建筑,住宅为两层砖木结构,机平瓦坡屋面。单幢和联排式布局,住宅前设有花园,环境优美。折衷日本近代住宅风格,外立面主要为水泥砂浆涂料粉刷,局部如入口等以清水红砖装饰。外窗窄而狭长,强调竖向比例,窗格划分具有明显的日本风格。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杨树浦路3061弄 |
十七厂宿舍 |
新式里弄 |
1924年 |
|
101幢 |
|

杨树浦路3061弄日式花园住宅建筑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