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路上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东宝兴路位于市区北部,跨虹口、闸北两区,中山北路至宝山路段为虹口、闸北两区界路。东南起虬江路,西北至中山北路。长1860米,宽8.0~20.0米,车行道宽6.0~18.0米。民国2年(1913年)始筑,以宝山路口宝兴里命名。1995年将西宝兴路(淞沪铁路至中山北路)一段划为东宝兴路,成今状。沿路为住宅,有商店。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东宝兴路101弄 | 德邻里 |
|
1901年 | 砖木二层 | 1540平方米 |
编号 |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HK-J-029-V |
新乡路幼儿园 |
川公路109号 |
混合结构三层建于1931年,李锦沛设计。建筑坐北朝南,现代式建筑风格。平面呈H型,立面以竖线条组合,有三根古典壁柱,东立面有六角形钟塔楼,四周立面设单联拱劵窗。人字形灰瓦顶,外墙水泥砂浆饰面。


1942年,在虬江路1057号重建,改名上海铁道医院。抗战胜利后,更名京沪管理局上海铁路医院。清水红砖外墙,红瓦坡屋顶,二层砖混结构。

1950年8月,改称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1959年,改为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1960年,在延长路新建医院,虬江路原址改为门诊部。2000年,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铁路医院。2004年,定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今位于延长路301号,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永兴路546号/育婴堂路160号上海长途电话局旧址,系原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直属上海电话局大楼。1928年竣工,砖混结构。装饰艺术派风格。平面总体方正,转角作弧形处理,平屋顶,外墙为清水砖墙,局部用灰色水刷石。

第五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永兴路546号/育婴堂路口东南角上
于1922年建造,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4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坐南朝北,印度教堂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红砖清水墙、红瓦,红漆木门窗。入口处有约2米余宽的19级台阶,二道拱券大门。大厅正中为神台,左右开长窗,两侧各有5扇大窗。四周有围墙,亦开长方形窗。教堂俗称印度庙,为印度锡克教徒集会、举行宗教仪式之处。是沪上最大、保存最好的锡克教堂。2003年12月16日,虹口区人民政府公布印度锡克教堂旧址为虹口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这座始建于20世纪初的印度锡克教堂,它和位于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371号的锡克庙(教堂)建于同时,除此,中国大陆几乎找不出第三座锡克庙。这里曾经是远东最大城市上海锡克教教徒宗教与文化的活动中心,上海的锡克教堂现在是民居和诊所。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东宝兴路458弄 | 宝山新村 |
新式里弄 | 1947年 | 砖木三层 | 6004平方米 |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东宝兴路592弄 | 兴乐村 |
石库门里弄 | 1930年 | 砖木二层 | 618平方米 |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东宝兴路626弄 | 同和里 |
石库门里弄 | 1930年 | 砖木二层 | 1220平方米 |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东宝兴路644弄 | 静波村 |
石库门里弄 | 1920年 | 砖木二层 | 568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