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路201弄原中华艺术大学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多伦路201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多伦路201弄 |
双庆里 |
旧式里弄 |
1931年 |
|
8幢 |
|
多伦路201弄4号新中国剧社旧址
1941年皖南事变后,由杜宣、许秉铎等人于同年秋在桂林组成。1946年秋,剧社一部分在汪巩率领下,以新中国剧社名义去上海。在将近7年的演出活动中,剧社共演出了将近50个剧目。这个剧社主要领导人是杜宣、瞿白音、汪巩等。
多伦路201弄89号郭沫若旧居
郭沫若(1892-1978年)四川乐山人,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
感情生活:1912年郭沫若与张琼华(1890—1980年)在父母的包办下结婚。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里,张琼华孤独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1939年郭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张病逝于乐山,没有留下子女;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与佐藤富子(1894-1995年)同居,佐藤富子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郭为其取名“安娜”。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郭沫若不辞而别离开日本,与安娜断绝了联系。此后佐藤富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大连,改名郭安娜,跟儿子郭和夫住在一起。郭安娜曾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74年八十岁的安娜回日本,第二年她又到北京看望了住院的郭沫若,这也成为他们最后一次见面;1938年郭沫若跟于立群(1916—1979年)同居并于1939年夏补办婚礼,1979年于立群缢死于北京故居。另外郭沫若还有多位情人,包括彭漪兰、于立忱(与郭关系始乱终弃,1912-1937年,自杀,于立群胞姊)、黄定慧(1907年-)等。
郭沫若子女:郭沫若与安娜生有四男一女、与于立群生有四男二女。
这幢三层楼的小洋房当时是陈望道等创办的中华艺术大学,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此召开成立大会。在楼上的“左联”展馆里,你可以发现,“左联”的成立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出大批文学青年投身革命之中。阿英的《夜航集》、茅盾的《子夜》、鲁迅作序的《丰收》……从1930年到1936年,7年不到的时间,480多个盟员、上百部作品,显示出了“左联”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分量。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