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庄路he芝罘路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分类: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牛庄路位于黄浦区北部。东起福建中路,西至六合路。长348米,19世纪60年代筑浙江中路以西段,20世纪20年代筑东段,以辽宁牛庄命名。沿路为住宅,有中国剧场。

牛庄路东起福建中路。东面是宁波路向南福建中路拐,再往西至六合路。
牛庄路顾家弄.
浙江中路牛庄路
牛庄路691号.
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
,1930年建成完工,是一幢现代派建筑。大楼的南立面中央高出两层形成视觉中心,垂直线条处理,为红色耐火砖贴面,西南转角处有白色挑台,楼梯上有铸铁栏杆,四层顶有贯通檐部,线条简洁。西、北立面为白色重新粉刷,有水平勾缝,整体装饰简洁。这栋大楼基础为混凝土条形基础。大楼立柱为钢筋混凝土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楼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楼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2005年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中国大戏院先后名为三星大舞台、更新舞台、中国剧场。
1931 年1月30日开业。
由周炳臣、赵如泉和黄楚九三人集资开设,开台戏演员金碧艳、赵如泉、张如庭、贾壁云、小盂七等。因荣记大舞台主人黄金荣对其“大”字不满,“三星”慑于威势,仅上演三天,便被迫改称三星舞台,2月5日起重新开演。李佳春等长期演于此。一度放映电影。后由周炳臣独资经营,称“炳记三星舞台”。1934年初尚小云、谭富英等来此献演,不久让于前闸北更新舞台,经理周筷卿,改名更新舞台。多演连台本戏。民国二十六年由名票孙兰亭等五人接手,1937年“八·一三”事变前夕转手董兆斌,称“斌记更新舞台”。后多次易手,1944年盘给大来国剧公司张善混等,1月24日更名“中国大戏院”重新开幕,第一期演员有马连良、袁世海、叶盛兰、高盛磷、宋德珠等。抗战期间曾演越剧、粤剧。
1954年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中国剧场,1955年后台组建新中国京剧团,与戏院分离。1958年交黄浦区文化局管理。除演京剧外,全
国各地各剧种来沪常演于此。“文革”期间曾改名新中国剧场,1974年改名中国剧场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除京剧外还演出其它地方剧种。1978年后一度成为淮剧主要演出场所。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化妆间利用舞台地下室。初建时座位有一千九百一十四个,现有一千四百一十个,其中底楼八百三十个,二楼五百八十个,三楼座位因视线不佳而停止开放。
1992年剧场翻建,1993年竣工,恢复中国大戏院名,观众席改为软座620只。
最近又在修缮。
戏院大厅一角

观众席
|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 牛庄路731弄 |
德兴里 |
旧式里弄 |
1928年 |
砖木二层 |
1幢 |
356平方米 |
牛庄路763号.
牛庄路763号-775号,这里联排石库门住宅。
牛庄路西至六合路结束
芝罘路(Zhifu
Lu) 在黄浦区西北部。东起浙江中路,西至西藏中路。长340米,宽11.9~12.2米,车行道宽8.9~12.2米。清同治三年(1864年)填浜筑路,以山东芝罘命名。沿路为住宅,有商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