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路133号原卜内门大楼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分类: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四川中路133号原为卜内门公司中国总部大楼,大楼外观为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由英国建筑师格雷姆·布朗和温格洛夫负责设计。大楼坐西朝东,平面呈正方形,主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构造,主立面外观为英国新古典主义仿欧洲文艺复兴风格。1922年底建成,7层,大门前有五级台阶,为四叶砖门,走廊顶上有浮雕。电梯居中,前面有扶手楼梯。1956年5月,这座大楼交由商业储运公司使用,改名为储运大楼。
1921年7月从事洋碱生意的卜内门洋行中国总部购入四川路福州路路口南侧的一块地皮,开工兴建卜内门大楼。1922年大楼落成竣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作为英资企业的卜内门洋行和其资产均由日军征用。战后,卜内门恢复在华的营业。1949年上海政权易帜,卜内门因业务萎缩而撤离中国。1956年大楼产业由上海商业储运公司接管,大楼更名为储运大楼。再后,上海新华书店发行所进驻该楼并且上海新华书店总店也搬入此楼,之后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这里组建。
大楼整体外墙采用青水泥进行水刷制成仿石墙面,底楼外墙做成大块石砌方柱。大楼正门外墙仿制石砌券形拱门,大门则用古铜色铸铁。底楼大门两侧为券形、大落地玻璃窗。第三至第五层的中央两侧为科林斯立柱,三层设有一座平台,二层至三层间为圆形底柱,底柱下方为力士阿特拉斯雕塑。
卜内门大楼。又名储运大楼。1873年,英国人卜内与门氏合伙在伦敦创建卜内门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纯碱、化肥等产品。1900年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1921年7月在四川路福州路南买下地皮,动工兴建大楼。
第三至第五层的立柱间有各类人物浮雕(现已没了)。立柱上方为希腊式三角屋顶浮雕。第六层屋檐下方有狮子滚绣球塑像。雕塑、立柱均为水泥砌成,体量颇大。第六、七层中部呈内凹型。

卜内门洋行始建于1922年,占地面积676平房米,总建筑面积为4636平方米,由格雷姆·布朗和温格洛夫共同设计完成。大楼坐西朝东,平面为正方形,主要结构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主立面外观是仿欧洲文艺复兴风格。大楼整体外墙采用青水泥进行水刷制成仿石墙面,底层外墙采用大块石砌方柱。大楼正门外墙为石砌券形拱门造型,大门使用的是古铜色铁门。在三楼和五楼的柱子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浮雕。柱的上方是一个希腊三角形屋顶浮雕。在第六檐下是传统的狮子雕像滚动绣球。这些雕塑和柱子是用水泥制成的,体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