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

(2015-03-02 17:58:04)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旅游

休闲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皋兰卢湾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复兴公园,西至瑞金二路,长278米,宽12米。皋兰路原名高乃依路(Rue Corneille),为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诗人高乃依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文安路。1946年改名皋兰路。皋兰路沿路为住宅区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

皋兰路1号位于复兴公园西大门的皋兰路东首。张学良旧居乌龙了。

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
皋兰路1号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
张学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有跌岩起伏的人生,1933年他从欧卅考察军事回到中国,于是派下属副官按欧卅风格,选择住宅与绿地连成一体的别墅,副官潭海选择了皋兰路1号(可能是香山路2号)作为张学良在上海的居住地,这幢别墅东面就是复兴公园西边门]1934年赵四小姐从北平来到上海就住进了这幢别墅,她与张学良在这里断断续续度过了二个春秋,每当从复兴公园西边门出来就会留意这幢别墅,因为这里曾居住过一位近代史上改变中国历史航向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
1934年张学良从欧洲考察回国来到上海,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到了高乃依路也就是现在的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并租了下来。它是一幢三层的花园洋房,毗邻复兴公园,乳白色的外墙,进门处为凸出的二层楼,楼下为过道,西面长方形,楼下南有走廊,第二层有阳台。主楼面积约800平方米,楼下有大厅,是当年宴客之所,会客室在二楼,张学良、赵一荻的卧室在三楼,是西班牙式的套房,房内放着一张西班牙式的大床,是按原样仿制的。房外有20平方米的平台。楼前有一座大花园,面积约1000 平方米,现名荻苑。园中栽种香樟、雪松、紫藤、玉兰、金桂、银桂,草坪是马尼拉式的,还有可坐几个人的秋千架等。张学良住在里面的时间很短。解放后,此楼曾是卢湾区工商联和区民主建国会办公处,1992和1994年大修,现为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迎宾馆,并将几处厅室,分别取名敬学厅、慕良厅、忆卿厅、少帅厅,厅内壁上挂了张学良、赵一荻的照片及张学良的手迹,是张学良在上海仅有的手迹。

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张学良故居的争议:

有一种质疑称,现今的皋兰路1号是1937年八一三后才建造的,业主为时任浙江兴业银行经理的竹淼生。2002年初,曾有学者在卢湾区房地局藏档中,发现了皋兰路1号的地契,契单上的文字标明:“1939年3月22日,中国营业公司挂号发给浙江兴业银行,同年4月12日浙江兴业银行代为劈单,分由沈企鸿、姚贞记执之。”

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
竹家建新房前,张学良是否住过?竹家的后人都说不知道,但听父辈说,原来房屋已很旧,所以拆掉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会住又小又旧的房子吗?建造后,这里也一直由竹家自住,从未出租过,也不可能在后来成为赵一荻住宅。
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张学良的寓所可能在莫利哀路2号,也就是之前提过的,香山路2号。34年,张学良游欧归国后,《申报》曾有报道称:“张氏抵埠后,下榻莫利爱路二号,并接见记者团,表示回国并无使命,日内晋谒蒋委员长,请示一切。”“四时二十五分,在欢笑声中,抵达爱多亚路外滩太古码头。旋于四时三十分,乘坐二七三五号汽车,迳返莫利爱路二号寓所休息。”解放后,此楼曾是卢湾区工商联民主建国会的办公处。

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

皋兰路1号建筑面积472平方米,座北朝南,与复兴公园相邻,是一幢精致的花园洋房,建筑设计呈西班牙风格。门口立有两个铰链棒式的柱体,柱上筑有重叠的屋檐,巍峨壮丽,格式别致,铁门粉墙,黑白分明,楼内配有西班牙式家具,卧室旁侧设有雅致的小书房。

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

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