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路255—285弄渔光邨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分类: 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镇宁路位于静安、长宁两区界路。南起华山路,北至万航渡路。长1284米。民国27年(1938年)前筑北段,1953年筑南段,以贵州镇宁命名,沿路为住宅。
|
|
式样 |
建筑年份 |
结构 |
房屋 |
镇宁路255—285弄 |
渔光邨 |
新式里弄 |
1934年 |
砖木三层 |
53幢 |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4M010
|
渔光村
|
渔光村
|
镇宁路255-275弄
|
1938年
|
电影《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公映后,造成轰动效应,连映了八十四天,创当时影片卖座昀高纪录。渔光村的得名由来,你一定已经猜得出:它就是以这部轰动一时的影片来命名的。位于镇宁路255—275弄的渔光村,原来这里曾经是一片坟山旷地,东临涌泉浜,南靠诸安浜。直至
1938年中南银行购买了这片土地,才兴建起了这样的一片住宅:它的面积约 5280平方米,建筑
5320平方米,面积属于现代派风格,是新式里弄
5排房屋,共有砖木混合结构53幢。三层高级公寓式住宅坡顶,部分单元有老虎窗,烟囱较有特色,当时为中产阶级和白领人士居住。两面临空,带有15平方米的天井,原始屋况,老的东西保留的都很好,钢窗,铜把手,打蜡地板都在。渔光村建造的时间,正是八年抗战的开始,这部由李英年设计,由左翼文艺界拍摄的进步影片《渔光曲》成了这个里弄住宅的名字,再次说明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上海人民抗日之情绪强烈,爱国之心拳拳。
该村的5排行列式房屋,其中北部3排为单开间式住宅,35个单元;南部3排为间半式住宅,18个单元。村的北部为汽车间9间,并有4条坐西朝东的主通道,宽4米,直通镇宁路。房屋外观为拉毛粉刷墙面,黑白瓷砖门窗头线,机制瓦双披屋面,地下排气管道越三楼穿顶而出。屋前有2米左右的小花园,侧门进口处设有小雨坡。室内底层为客厅、餐厅、灶间和卫生间。单开间式房屋,在二楼和三楼各有2个卧室;间半式房屋,二楼为起居室、卧室(一套间)和佣人住房及卫生间,三楼卧室3间及晒台。铁窗、木门、木地板,转角扶梯。二楼设三件套大卫生,底层和三楼设二件套小卫生。
渔光村房屋与一般新式里弄房屋不同点:一是间半式房屋,室内各层分隔,每层不同,立面窗口的布置有差异,板墙设置及楼板构造较为复杂。二是255弄以北三排房屋均为单开间式,室内楼梯部位利用较好,一部分为厕所间,一部分为煤炭间,厕所间向后天井开窗,能借光,煤炭间门设在后天井,以便利卸煤炭。三是该村有4条主通道,弄内相互不通,但其门牌号码不是按各条主通道编制,而是4条主通道用一个顺序编号,起点为100号,全部取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