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上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分类: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新华路位于长宁区东南部。东起淮海西路,西至延安西路。民国14年(1925年)工部局越界筑,名安和寺路(Avenue
Amherest)。民国32年以原察哈尔省改名察哈尔路。民国36年以上海法华镇改名法华路。1965年改今名。其中番愚路至定西路段西洋建筑,造型别致,风格迥异,绿树婆娑、环境幽静。
新华路东起淮海西路
新华路简介
新华路原安和寺路31号就是现在番禺路508号
新华路73弄红庄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
新华路73、84弄 |
红庄 |
新式里弄 |
1946年 |
砖木三、四层 |
40幢 |
6900平方米 |
红庄新华路73弄、84弄,番禺路561、571、581、591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农民银行投资兴建新式里弄住宅,共40幢,占地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因外墙用红砖砌成,故名红庄。新华路以南称南红庄,有4层楼房30幢、3层7幢;路北称北红庄,4层3幢。砖木结构,钢窗蜡地,煤卫俱全。
新华路84弄北红庄
新华路200号仿传统宫殿式建筑
新华路119弄
新华路153号
新华路153号
新华路179号.185弄新华路179号德式别墅建筑
新华路236弄
新华路236号.248号.272弄2号、6号.…
新华路315号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5945190000154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
新华路329弄 |
外国弄堂 |
花园里弄 |
1925年 |
砖木二层 |
29幢 |
20000平方米 |
新华路336号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78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这是一幢二层法国式花园洋房,坐北朝南,楼前楼后均有较大的花园,草地。曾仲鸣是汪精卫的秘书,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国防最高会议秘书主任。1946年初,陈纳德由美国再度来华,在上海组建“民航空运公司”,于1947年12月21日与陈香梅在虹桥路美华村结婚后,租住了曾仲鸣的这幢别墅,上海解放后离沪去香港。后来,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从愚园路1320弄1号花园洋房搬出后,于1950年至1951年住进这座花园别墅。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5805190000171
新华路445弄位于新华路南。建国前为外国人花园。1953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建3层砖木结构楼房8幢(1981年加为5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分配给静安、长宁两区税务局干部居住。
新华路365弄
新华路369号新华路360号
新华路393弄
新华路393弄新华路南侧。该处系农田、坟山、河浜。建国前,外国侨民建洋房3幢。外侨离沪后,1957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新建3层砖木结构住宅17幢,4层混合结构楼4幢,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作为市委机关干部宿舍。
新华路483号
现代式三层平屋顶钢筋混凝土混合建筑,平面有4个开间。建筑立面水平线条流畅,大玻璃窗、钢门、钢窗,立面简洁,无烦琐的装饰。整个建筑的立面由圆弧及平直线组成,底层有客厅、书房、餐厅、厨房、卫浴等房间,楼上为卧室,以及半圆形阳光室、书房等。
新华路483号 金润庠住宅
金润庠1932年组建“国产纸板联合营业所”,成为名副其实的“纸张大王”。
1937年8月,日军进犯上海,任上海商会常务理事的金润庠加入上海市抗敌后援会,积极筹备前方所缺物资。
新华路483号建于1946年,原业主张明为,后成为“造纸大王”金润痒私人住宅。解放后曾为长宁区结核病防治所使用。改革开放后曾一度作为肯德基上海总部,今为长宁区药品监察中心。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
新华路580弄 | |
新式里弄 |
1932年 |
砖木二层 |
7幢 |
1200平方米 |
新华路580弄七幢洋房
新华路593弄梅泉别墅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
新华路593弄 | 梅泉别墅 |
新式里弄 |
1933年 |
砖木二层 |
20幢 |
2800平方米 |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
新华路693弄 | 安和村 | 新式里弄 |
1946年 |
砖木三层 |
2幢 |
760平方米 |
-
今天讲的是街面,
明天起逐依深入到弄入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