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2013-11-19 16:07:43)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杂谈

图片

分类: 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正式名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座西朝东,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两座钟楼,南北对峙,高耸入云。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建筑。堂侧新建大楼为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府。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纪末,徐光启墓附近地区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会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后来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教堂。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鸦片战争后,曾遭罗马教廷下令解散的耶稣会已恢复,其会士重来江南,5年后在徐家汇建立会所,咸丰元年(1851年)建造教堂,为中国第一座西方建筑式样的教堂,为徐家汇旧天主堂,奉“圣依纳爵”为主保佑。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这是1989年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子。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宣统二年新大堂建成后奉圣依纳爵为主保,称“圣依纳爵堂”,旧堂改奉“无原罪始胎圣母”为主保,称无原罪始胎堂。该堂教徒人数建堂时为100余人,光绪二十七年1700人,民国31年(1942年)7000人,1951年8400人,1998年10350人。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天主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上海天主教的文化出版、科学教育等事业在此创立和发展,徐家汇成为上海天主教中心。民国13年,中国天主教“第一次全国主教会议”曾在此举行。抗日战争初期,徐汇大堂、徐汇中学等办了难民所,收容难民数以万计。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1949年后,上海天主教界开展反帝爱国运动,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1960年4月,上海市天主教第一届代表会议选举张家树神父为上海教区正权主教,由皮漱石总主教主礼的祝圣主教仪式就在徐家汇天主堂举行,从此,该堂成为主教座堂,并改奉“圣母为天主之母”为主保,称天主之母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堂受到毁坏,钟楼尖顶被拆毁,整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被砸碎,并作为上海市果品杂货公司仓库。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图为建筑侧面)
1979年,该堂归还教区后,即着手修复,并于当年11月举行“文化大革命”以后的首次弥撒。1980年圣诞节前夕大堂修缮一新,张家树主教主持圣诞节大礼弥撒,千余教徒恭与弥撒。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改革开放以来,该堂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场所,每年均有世界各地天主教人士前来参与宗教活动或参观访问,其中有香港胡振中枢机主教、澳门高秉常主教、林家骏主教、菲律宾海梅·辛枢机主教等;英国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伦西博士、凯瑞博士,南非圣公会主教图图博士来沪访问期间,曾到该堂参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1982年8月,两座各重达13吨的十字铁塔架,重新安装到钟楼上。1985年1月,李思德、金鲁贤神父任上海教区助理主教的祝圣仪式在此举行。1988年2月,张家树主教去世后,其骨灰安置在该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有祭台19座,中间大祭台是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有较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内部的顶部回廊,通过独特的网状设计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让至少三层楼高的大厅不用人工清洗高位玻璃而且保证在教堂的任何一个地方用平常声音说话能传到教堂的任何一个角落。在中间的横廊的窗上有据说是修女自制的贴上去的窗花,很漂亮的颜色和图案,还代表着圣心和圣母心的故事。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堂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则铺花磁砖。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2013年徐家汇天主堂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52

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可容纳三千多名教徒进行活动,被称为上海的“梵蒂冈”。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该堂区现有教友数万名,每天清晨有多台弥撒,逢星期日及教内重要节日,教友济济一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大教堂侧面墙上有上下二排怪兽石雕。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放大看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原是蒲汇塘、肇家浜和法华泾三水汇合处,是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明代杰出的爱国科学家徐光启曾在这里建农庄,从事农业实验。他在天文数学军事等领域撰写了一批学术著作。徐光启信奉天主教,1604年到京
城考中进士,后来任礼部尚书,明末官至宰相。徐做京官后将父亲和夫人接去,其父亲和夫人去世后,徐都将墓归葬于徐家汇墓地(今光启公园内),徐光启逝世后也葬于此。徐光启的后裔有十余家居住在徐家汇,其中四家信教,周围还有十余人信教。得天独厚的徐家汇被南格禄发现后,决定将徐家汇作为耶酥会的基地。1847年3月在徐家汇墓地北侧动工兴建耶酥会会院,1851年3月又在肇家浜的西岸建造中国第一座天主教堂,因奉耶酥会创始人“依纳爵”为主保,故称“圣依纳爵堂”。徐家汇有了天主教堂后,教徒日益增多,仅能容纳200余人的旧教堂已不敷使用。耶酥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徐家汇不仅有教堂,而且还有修道院、博物院、藏书楼天文台、圣母院、育婴堂等,成为徐家汇天主堂教区、江南传教区的中心。1896年耶酥会决定建造一座新的大教堂,得到了徐光启后裔和另一姓陆教徒的支持,捐献了自己的一部分土地用于建造新教堂。因当时在建天文台、扩建会院等财力不足,建造新堂的工程拖到1904年才正式上马。
 
历史专题片《历史上的徐家汇》http://tsw.xuhui.gov.cn/infoArticle.aspx?aid=7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