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参88
高参8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242
  • 关注人气:1,4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2014-02-06 18:05:37)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杂谈

图片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绍兴路18弄金谷村建于1930年,是旧上海市长吴铁城化名为吴子详而建的新式里弄房子,共有99幢,坐落在幽静的绍兴路。村中建筑为砖混结构,外观简洁,没有多余装饰,仅仅窗洞略做线脚装饰。坡顶两边山墙夹持,整体朴素大方。金谷村有1条较宽的主通道,南道口通绍兴路,有5条东西横向的支弄连接各排房屋,其中有3条支弄东端与今瑞金二路相通,其西端和其他条支弄均为尽端。加之各宅有矮围墙和铁栅门分隔自成一体,小庭院植树种花,显得异常安宁。房屋为联排式,其中间半式住宅的半开间为纵向楼梯间,前部入口设有小过厅,底层单开间为起居室、餐室,二、三层为卧室,卫生间设于楼梯间之前部。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绍兴路18弄 金谷村 新式里弄 1930年 砖木三层 99幢 17364平方米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金谷村,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图片来自@基诺Genovision

核心保护范围:建筑所在地块范围。立面、环境保护重点及要求:单体各立面,里弄空间格局。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内部保护重点和要求:入口、楼梯间,其它特色细部装修等。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金谷村有1条较宽的主通道,南道口通绍兴路,有5条东西横向的支弄连接各排房屋,其中有3条支弄东端与今瑞金二路相通,其西端和其他条支弄均为尽端。加之各宅有矮围墙和铁栅门分隔自成一体,小庭院植树种花,显得异常安宁。房屋为联排式,其中间半式住宅的半开间为纵向楼梯间,前部入口设有小过厅,底层单开间为起居室、餐室,二、三层为卧室,卫生间设于楼梯间之前部。此外,在后院内建有户外楼梯和小厕所,专供佣人使用,进出需穿越厨房。屋顶为折腰式大坡顶,假三层顶上开老虎窗,房屋造型别致,街景优美。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该房屋位于:瑞金二路,绍兴路转弯处。座北朝南。支弄均为尽端。加之各宅有矮围墙和铁栅门分隔自成一体,房屋为联排式,其中间半式住宅的半开间为纵向楼梯间,前部入口设有小过厅,底层单开间为起居室、餐室,二、三层为卧室,卫生间设于楼梯间之前部。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此外,在后院内建有户外楼梯和小厕所,专供佣人使用,进出需穿越厨房。屋顶为折腰式大坡顶,假三层顶上开老虎窗,总高度约10.75m(檐口至室外地坪)。房屋结构体系为砖木结构。豪式人字方木屋架,纵横墙承重体系。人字屋架搁置在南北纵墙上,平瓦屋面(二落水和四落水)下有吊平顶(隔热层)。屋面上有砖砌烟囱。老虎窗。前后均有天井,前天井围墙高1.9m, 后天井围墙高2.6m,墙体厚为10〃(一砖)。后天井内有钢砼扶梯到北2层,3层有晒台及明沟拦水条。外墙、钢砼雨篷及牛腿、窗天盘均为水刷石粉刷,。勒脚、窗头线均为水泥粉刷。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各单元由围墙围成的小庭院隔开。主弄堂底建有一座水塔,颇有气势。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瑞金二路132弄10号著名编导桑弧旧居

桑弧(1916—2004.9.1)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著名导演、编剧。1930年桑弧父母双亡,家道中落,辍学在上海当学徒。1933年肄业于沪江大学新闻系,任中国实业银行职员。1935年结识周信芳与朱石麟两位艺术家,在他们的提携下尝试文艺写作。1941年起从事电影剧本创作,编写电影剧本《灵与肉》等,均摄成影片上映。抗战胜利后入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导。解放前夕,由他编导的《假凤虚凰》等影片,在社会上发生很大影响。解放后执导《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进入创作高峰期。50年代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先后编导影片《天仙配》、《魔术师的奇遇》等十余部影片。“文革”开始后,被批斗时他发出“我再也不搞电影了”的哀语。但一俟机会来临,还是回到了熟悉的领地。他担任编剧的水墨动画片《鹿铃》获1983年金鸡奖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奖。1981年改编并独立执导影片《子夜》。1990年桑弧导演了他的收山之作—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五十多年来,编剧、导演了三十多部影片。2004年9月1日在上海去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二至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上海电影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桑弧的艺术风格具有含蓄、细腻、恬淡、质朴的特点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瑞金二路132弄49号电影明星张伐旧居

 张伐(1919--2001年)黑江龙哈尔滨人,后迁居北平上海。早年就读于华光戏剧学校,毕业后从事演剧活动。曾先后在上海剧艺社、苦干剧团、上海艺术剧团演出话剧等,1942年出演处女作《乱世风光》。主要从影生涯始于战后,在“文华”、“中电二厂”、“启明”等电影公司主演了《太太万岁》等影片,成为当时有影响的小生演员。上海解放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主要演员。1966年“文革”中,张伐不能幸免,被关押了四年,去干校劳动了五年。他参加《子夜》的拍摄,在电视剧《长夜行》中扮演了主要角色,1986年为了纪念恩师黄佐临从事影剧事业五十周年,话剧界举行专场演出,他应邀参加话剧《夜店》的演出。此后,由于疾病缠身,他不得不远离摄影机和舞台。1993年12月12日,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在向十二位“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颁发了“特别荣誉奖”,张伐也名列其中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瑞金二路132弄小区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弄堂外立面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弄内外墙和天井外立面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天井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弄堂口

绍兴路18弄金谷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