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路18弄金谷村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绍兴路18弄金谷村建于1930年,是旧上海市长吴铁城化名为吴子详而建的新式里弄房子,共有99幢,坐落在幽静的绍兴路。村中建筑为砖混结构,外观简洁,没有多余装饰,仅仅窗洞略做线脚装饰。坡顶两边山墙夹持,整体朴素大方。金谷村有1条较宽的主通道,南道口通绍兴路,有5条东西横向的支弄连接各排房屋,其中有3条支弄东端与今瑞金二路相通,其西端和其他条支弄均为尽端。加之各宅有矮围墙和铁栅门分隔自成一体,小庭院植树种花,显得异常安宁。房屋为联排式,其中间半式住宅的半开间为纵向楼梯间,前部入口设有小过厅,底层单开间为起居室、餐室,二、三层为卧室,卫生间设于楼梯间之前部。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绍兴路18弄 | 金谷村 |
新式里弄 |
1930年 |
|
99幢 |
|

|
|
|
|
|
金谷村,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
(图片来自@基诺Genovision)
核心保护范围:建筑所在地块范围。立面、环境保护重点及要求:单体各立面,里弄空间格局。
内部保护重点和要求:入口、楼梯间,其它特色细部装修等。
该房屋位于:瑞金二路,绍兴路转弯处。座北朝南。支弄均为尽端。加之各宅有矮围墙和铁栅门分隔自成一体,房屋为联排式,其中间半式住宅的半开间为纵向楼梯间,前部入口设有小过厅,底层单开间为起居室、餐室,二、三层为卧室,卫生间设于楼梯间之前部。
此外,在后院内建有户外楼梯和小厕所,专供佣人使用,进出需穿越厨房。屋顶为折腰式大坡顶,假三层顶上开老虎窗,总高度约10.75m(檐口至室外地坪)。房屋结构体系为砖木结构。豪式人字方木屋架,纵横墙承重体系。人字屋架搁置在南北纵墙上,平瓦屋面(二落水和四落水)下有吊平顶(隔热层)。屋面上有砖砌烟囱。老虎窗。前后均有天井,前天井围墙高1.9m,
后天井围墙高2.6m,墙体厚为10〃(一砖)。后天井内有钢砼扶梯到北2层,3层有晒台及明沟拦水条。外墙、钢砼雨篷及牛腿、窗天盘均为水刷石粉刷,。勒脚、窗头线均为水泥粉刷。
各单元由围墙围成的小庭院隔开。主弄堂底建有一座水塔,颇有气势。
桑弧(1916—2004.9.1)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著名导演、编剧。1930年桑弧父母双亡,家道中落,辍学在上海当学徒。1933年肄业于沪江大学新闻系,任中国实业银行职员。1935年结识周信芳与朱石麟两位艺术家,在他们的提携下尝试文艺写作。1941年起从事电影剧本创作,编写电影剧本《灵与肉》等,均摄成影片上映。抗战胜利后入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导。解放前夕,由他编导的《假凤虚凰》等影片,在社会上发生很大影响。解放后执导《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进入创作高峰期。50年代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先后编导影片《天仙配》、《魔术师的奇遇》等十余部影片。“文革”开始后,被批斗时他发出“我再也不搞电影了”的哀语。但一俟机会来临,还是回到了熟悉的领地。他担任编剧的水墨动画片《鹿铃》获1983年金鸡奖和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奖。1981年改编并独立执导影片《子夜》。1990年桑弧导演了他的收山之作—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五十多年来,编剧、导演了三十多部影片。2004年9月1日在上海去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二至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上海电影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桑弧的艺术风格具有含蓄、细腻、恬淡、质朴的特点。
瑞金二路132弄49号电影明星张伐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