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东路70号光明中学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休闲杂谈 |
分类: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淮海东路70号
中法学堂教学楼占地面积为633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25平方米,共3层,每层的层高较大,平面呈“凹”形,分中部及东西两翼,两翼平面均呈L形,中部及西翼1913年建成,1923年因增设小学部,造了东翼,外观与西翼相同。砖混结构,清水红砖外墙面,白石灰勾缝(也称嵌灰缝)。
1951年学校更名为“光明中学”,为私立学校,在教学楼的正面上方有一块镶嵌金光闪烁的“光明中学”四字的横额。
立面以仿石白式竖向线条为主,平屋顶檐口下面及各层窗过梁上面均有不同的装饰。建筑形式为混有新艺术派与罗马风的折衷主义式。中法学堂的正门,原在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北段)上(西藏南路179号),进门是西翼长廊,正门内北面一间为校长室。底层地面高于室外地面约1米许,1、2层除了教室外,校长室对面原有放映间,放映法国拍摄的新闻片和教科片及一些介绍法国殖民地风光的影片,各班轮流观看。
1946年,中法学堂由天主教中国修士接办,改为私立中法中学。1951年改名为光明中学。
建国后,1951年正式命名为"上海市光明中学",校址是淮海东路70号。50年代,光明中学隶属邑庙区,被人民政府命名为市重点中学;60年代撤消邑庙、蓬莱等区的建制,学校划归黄浦区,1978年被命名为区重点中学。校门曾由原来的西藏南路179号移至淮海东路70号,现在又重新移至西藏南路,为区别原来号码现定为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