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路上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桃江路东起汾阳路,西至乌鲁木齐南路,长444米。民国2年(1913年)筑,以法国军官名命名恩利和路(Route Henri Riviere)。民国32年改名靖江路。因与京江路谐音,1980年以湖南桃江改今名。沿路多花园住宅,有普希金纪念碑。桃江路列为永不拓宽64条道路之一。
桃江路3号
桃江路7号,建于1922年。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的德式建筑。这里曾是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兼法租界公董局总董早期官邸。
编号 |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XH-J-024-V |
住宅 |
桃江路7号-21号 |

桃江路15号民国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陈继承(1983~1971)寓址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4805190000455
桃江路25号花园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桃江路25号,一栋德国式的折衷主义大花园洋房,建于1927年,最早的主人是德国驻沪领事。解放后这幢住宅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接收,后通过房屋交换,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周仁夫妇的住宅。周仁出身于豪门望族,他的祖母是盛宣怀的姐姐,姐夫是蔡元培。周仁孙子周永乐从三四岁开始,每个周末,奶奶聂其璧就经常领着他从位于桃江路25号的家中出发,走上十几分钟,到淮海中路1074号、东湖路口的天鹅阁西菜社“开洋荤”。
站在前的 小孩,当时被叫“小外国人”,“碰哭精”,1982年,周永乐去了美国留学。毕业后,他在纽约一家公司工作,因他的香港老板与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主厨熟识,他还在那边学了两年法式西餐,但让他挂念的,却是那老上海的西餐。他的父亲周麒,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位桥牌国际裁判,八几年的时候也去了美国。父子经常会在家做点老上海的西餐。桃江路出来的碰哭精开了天鹅餐厅他还是曾国藩后人
桃江路30号由赉安洋行设计,该建筑内部装饰基本维持在当年原样,底层内墙均有半墙搞得木护壁装饰,护壁上有各种精致的木雕花饰,部分墙面饰有绚丽的彩色玻璃镶嵌窗,部分平顶角饰有倒悬的蝙蝠装饰,据说蝙蝠是这座建筑的吉祥物。该住宅原有较大的庭院,庭院中葫芦状的水池和石砌假山保留至今。
该建筑原为私人住宅,五十年代上海中国画院曾设在此,现由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使用。
桃江路31号
桃江路东至衡山路,西至乌鲁木齐路。“弹格路”具有翻修容易、透气性好、渗水性好等优点,不过与以往老城厢“弹格路”不同的是,桃江路的“弹格路”石块间隙不用水泥固定,而是用岩屑,这样就可做到不溅水、不硌脚,不仅还原了弄堂旧时风情,又避免了老
“弹格路”一到下雨就坑坑洼洼,泥泞不平的不足。据了解,桃江路“弹格路”恢复后,将与临近的衡山路休闲街连为一体,重现当年“梧桐婆娑人未晚”的老上海风情。桃江路上现有的4家酒店也将同步改造,使之与“弹格路”的“旧时风貌”更为协调。
主体建筑南立面采取的是敞开式的布局,底层为敞廊,由4组塔司干双柱支撑起二楼的大阳台,阳台周边围饰着宝瓶式扶栏,简洁的大块面双坡屋顶铺设红瓦,配上左右对称的壁炉烟囱,颇有美国南方庄园的风情,前面则是一个围合的大花园。院内由车库、厨房和佣人房构成的副楼位于主体建筑东侧,临桃江路开有东、西两处出入口,内有一条车行道联系。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4945190000061 桃江路31号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离开重庆,相当部分党军政要员到上海后都成了接收大员,这的里桃江路31号建筑也就成了蒋介石的嫡系——宣铁吾的私人住宅。
宣铁吾(1896~1964),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一期,陆军中将。宣铁吾与蒋介石和蒋经国私交融洽,深受蒋氏父子的信任。抗战胜利后任上海警察局局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1948年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夏,移居香港。1960年,又应蒋经国、陈诚的邀请去了台湾,任南山工商学校常务董事。
对于宣铁吾,还有这样一则故事,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宣铁吾过生日,邀请著名画家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铺纸挥毫,在众目睽睽下,一只水墨河蟹跃然纸上。亲朋好友纷纷鼓掌,赞不绝口,宣铁吾双手相拱,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看你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众人愕然。
桃江路39号,带有英国建筑风格特征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建筑整体比例得当,假三层上有陡峭屋顶,老虎窗在大面积屋面上自然开启。建筑南立面对称,一二层左右落地大窗略带凸弧形,而披檐之下的假三层立面是平整的,这种弧形窗和双坡屋面的连接方式以及烟囱的顶部样式略有英国安妮女王风格的意味。花园洋房原来的主入口设在东面,主人沿东平路的花园一侧进入,位于桃江路的则是辅助入口,住宅北面的房间是服务用房。昔日,住宅花园的对面便是宋子文的住宅,旁边不远是宋庆龄1945年到1947年间的故居。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4945190000142
桃江路39号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桃江路39号该宅最早的主人名为横竹,系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商业顾问。后为国民党高官俞济时的上海寓所。俞济时(1904-1990年),浙江奉化人,黄埔一期毕业,是蒋介石的外甥,历任总统府第三局中将局长、总统府军务局局长、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抗战时期,任58军军长,参加淞沪会战等多次抗日作战。俞济时与蒋介石关系十分亲密,选择在此处居住,主要是为与蒋联系便利(蒋的上海寓所为东平路9号)。新中国成立后,该宅曾由徐汇区财政局等使用,现正在改建为餐厅。
桃江路45号,建于1920年。带有英国都铎风格特征的独立花园住宅。从现状看住宅曾经的辉煌已在时光的变迁中逝去,因为面积颇大的花园靠街角的一半已经变成了公共绿地,建筑内部也挤入了多家住户。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桃江路45号建筑背面
桃江路45号该住宅为宋庆龄故居。1945年11月宋庆龄从重庆返回上海,因莫利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寓所年久失修不能居住,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房产处便为宋庆龄准备了该处房子供其居住。不久,宋庆龄决定江莫利哀路29号寓所捐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永久纪念地,国民政府遂将该处拨给宋庆龄居住。居住期间,宋庆龄继续从事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各项工作,致力于抗战创伤的恢复和建设工作。
1946年7月、1947年7月,周恩来两次赴该处访晤宋庆龄,并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鉴于宋庆龄的这些革命活动,她的居所受到了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因该楼只有一扇门进出,对于前来联络的中共和民主人士摆脱特务跟踪极为不利,于是宋庆龄托辞向国民政府提出搬家。1947年下半年,宋庆龄又搬回莫利哀路29号公寓所居住,后通过在南京的一些国民党元老向高层呼吁,1948年秋根据蒋介石手谕,国民政府另拨森中路1803号(今淮海中路1843号)寓所给宋庆龄居住。1949年春,宋庆龄正式迁入森中路1803号。1950年代该建筑为新沪钢铁厂员工居住使用。
严禁盗用照片一经发现,将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