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分钟 -- 评《源代码》

标签:
影评源代码娱乐 |
分类: 温酒乱批书(评论) |
一如导演邓肯·琼斯之前的神作《月球》,《源代码》依然是一部低成本制作。也一如《月球》,《源代码》除了航拍火车外没有什么大场面,演员也是当红不红(还记得《十二宫》里那个带点神经质的记者吗?),但是这个小制作的可看性却远远超过动辄一掷若干亿的“大片”。这再一次印证了电影好不好看,关键在故事,而不是什么劳什子大场面。
《源代码》故事的基础是所谓人脑的光晕原理,也就是人脑在死亡后仍然有一段时间的记忆回显,通过某种技术把这些记忆截取下来存储成源代码,就可以把其他人的意识植入到这些源代码里,形成一个虚拟世界。但是由于人脑的意识能力有限,源代码能支撑的记忆碎片只有8分钟。在影片里,这段8分钟的源代码来自于一个火车爆炸事件的罹难者,而男主角的意识被植入这段代码去寻找火车爆炸的真凶。为了寻找线索,男主角被一次又一次地丢进这8分钟的记忆,但是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男主角最后找到了关于自己的可怕真相。这个设计和《月球》简直是异曲同工,所不同的是,《月球》的男主角是科技生产的人造人,而《源代码》的男主角实际上只是一个意识。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男主角最后找到了关于自己的真相。同样的,在明白真相后,男主角为了追寻生命的意义而努力跳出被设定的命运。《月球》的男主角为了去看一看实际不存在的爱人冒着死在太空的危险逃回地球,而《源代码》的男主角为了虚拟世界里的爱人宁愿死亡。当然《源代码》的结局要光明得多,男主角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开始了新的生活。顺便说一句,平行世界的概念是基于量子力学的概率原理,男主角的死亡相当于切断了两个平行世界的联系,让男主角得以留在另一个世界,而不是被程序强制返回,所以从科学原理看,结局是解释得通的。
《源代码》除了情节紧凑、悬念丝丝入扣外,最让人感动的是男主角对父亲和女主角的爱。“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分钟,你会做什么?”这么一个俗套的问题,可以当作玩笑,但是真正到了那一刻,这就不是一个玩笑了。男主角被真的放到了那个境地,也许该做的事情就是给深爱的父亲打一个电话,和爱人做一个拥吻。生命里有太多的事情可做,如果你也到了那一刻,你会做什么呢?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