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出租车的变迁

(2011-08-30 19:42:47)
标签:

上海

出租车

文化

分类: 往事随风(纪事)

上海出租车的历史挺长的。

黄包车这类人力驱动型的历史太久远,不包含在内,不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确已经有机动出租车了。那时有种机动三轮,没有方向盘,是三轮车的那种扶手,前面坐一个驾驶员,后排能坐两三个人,外面罩了个汽车铁壳。学名叫什么记不得了,只记得俗称“乌龟车”。记得人民路、河南南路口老北门那有个“乌龟车”点,经常停着一排亮黄的乌龟壳,可惜记忆里从没坐过,也不知道那时的车费是怎么算的,总是肯定算一笔高消费。那时交通基本靠走,半个小时内的路程连公交车都不会考虑,如果不是有个病人或老人,普通人不会打出租车。估计那时乌龟生意萧条得很,放到现在倒是个老城厢民俗游的好东西。

到了八十年代,出租车已经是四个轮子了,只是打车的人依然很少。那时出租车数量少,好像是用电话预约,没人上街拦车,算是个奢侈品。到了八五年以后,上海出租开始大发展,街上打车的人也多了。那时主力车型是桑塔纳和夏利。不知道为什么捷达一直没有进过上海,可能一汽大众好歹和上海大众系出同门,不好往死里掐。桑塔纳是一块六一公里,夏利一块二。上海人精打细算,上街看到桑塔纳迎面而来装没看见,手往身后一背,远远看到一夏利,立马一个箭步上前。不过到了夏天就纠结了,夏利的小发动机实在不给力啊,开了空调就跑不起来。以前听个笑话,说北京的夏利司机夏天客人上车首先问:先生,你是要快点呢还是凉快点呢?上海的司机没那么贫,只是好言好色地和乘客打招呼:师傅,上坡的时候空调关一下噢。

等到九十年代初上海出租行业大整合,全面淘汰夏利,那时候一个叫五颜六色。第一档次的是四大:白色的锦江,脱胎于锦江集团,原来是宾馆车队,车子数量不多,但是司机的服务那时是最上档次的;天蓝色的大众,车子最多,毕竟是大众集团的,车辆升级换代也快,最早全面淘汰普桑,升级到桑塔纳2000,后来还推出过帕萨特出租车,可惜听驾驶员说耗油大单价又不增加,只有亏损的份,坑了若干优秀驾驶员;湖绿色的巴士,是巴士集团的分舵,那时上海不少新开的公交线路都是巴士集团的,财大气粗,车辆多,比较早都更新成桑塔纳2000;黄色的强生,老牌车队了,只是后面车辆更新太慢,印象里是四大车队普桑最多的一支。四大运营了没多久,二流小车队吃不消了,成立了个“蓝色联盟”,都是宝蓝的车,虽然车况要旧很多,好歹拼个品牌。又过了几个月,三流车队也吃不消了,又凑了一桌“法兰红”。不过后来还是四大比较坚韧,“蓝色联盟”很快名存实亡,“法兰红”都给赶到郊区去了。记得那时候的单价是一块八。

二十一世纪到了,那时开私家车的还不算多,大家口袋里多少有点钱,那时是出租车的黄金季节,不过每公里单价也变成了两块。即便这样,报纸上成天反映民意说打车难,要求市政府增加出租车。十年过去,私家车越来越多,出租车每公里两块四还要加燃油费,广告里都说49块一天租车,比打车还便宜,出租车行业的苦日子来了。不说小公司,前两天巴士和强生都合并了。

不过和欧洲相比,上海的出租车数量还算比较多。三十多年的发展,行业逐步趋于理性。回头看看这三十年,别有趣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