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那些事儿 – 看王健林的回归
(2011-07-06 18:54:56)
标签:
中国足球王健林体育 |
分类: 温酒乱批书(评论) |
写这篇前挺纠结的,就怕被人说你还在看中国足球啊?有点丢人。更丢人的是都现在这个年代了,还偷偷看国奥队的比赛。不过回神一想,既然足协都不怕丢人,我们看球的也要有这个觉悟。
算起来也是老球迷了,从小开始看球,能追溯到容志行时代了。95年申花夺冠的时候,每个主场都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去看,风里来雨里去,一场都没有错过。那时候甲A还有点激情,虽然技术比较粗糙,提起范志毅、魏群、高峰,那还都是些血性汉子。球迷也比较简单,球迷会业余得很,一帮傻小子自顾自地吼,没有章法,大家却都感觉很快乐。那时踢球的人在认真踢球,看球的人在认真看球。聪明人总是比普通人觉醒得早,套用现在的时髦话,人气就是价值,有人的地方就有挣钱的机会,更何况愿意风吹日晒看球的人总体比较傻。于是上到足协、下到裁判、场里的球员、场外的商人,这些聪明人都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在足球里面挖金,至于中国足球,那算个球。于是这么多年,中国足球真的变成个球了。
国家队、国奥队刚出国门的时候,小伙子们多少有点羞涩,输了场球觉得丢人得很,其实现在看看,当年那些事情还算事儿吗?那时容志行们被新西兰、科威特联手做掉,实属国际大赛经验不足,而且那两位多少有点自己丢自己的人,现在想和别人踢都没机会了,不在一个档次。后来开始和伊朗、伊拉克这些西亚虎死磕,输个卡塔尔实属被别人爆冷,现在伊拉克是被美国人炸残废了,另外两位我们要赢人家只能希望自己爆冷。那时还没有日本呢,韩国,韩国队在哪儿?现在别人在南非风光无限的时候,我们在哪儿?再后来前苏联解体,解一个国家冒一个中亚狼,谁我们也惹不起。再后来,所谓的对手在地球仪上都找不到了,都是些国土面积小得国名都写不下的:巴林、马尔代夫。。。直到最近,被阿曼干净利落地修理。老布还真是个无私的国际主义战士,拼着老命上,可惜场上小伙子们的基本功实在太差了,实在怪不得人外国老头。
不过最近中国足球好像迎来了第二春,韦爵爷上台后魅力无限,先是许家印往死里砸钱,硬是把恒大这么支升班马砸成了银河战舰,现在又来了个王健林,撒下五亿,引进国际级教练、把小孩子送到国外顶级俱乐部、提高裁判待遇高薪养廉。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王健林同学对中国足球的热爱和高度的政治觉悟是不容怀疑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对中国足球没有领悟也有感悟、没有感悟也有醒悟,对中国足球的任何事情都不吝施以最大的恶意。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良好的愿望一向成就悲催的现实。恍然又想起来倒在中国的那么多国际友人(中国足球简直成了国际成名教练的滑铁卢,而且一滑就是这么多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滑头米卢除外),恍然又想起了那些被中国足球酱成了烤鸭的健力宝小天鹅们。这么多年,中国足球一直在看着自己的脚后跟转圈圈,脚后跟上写着政绩、写着宣传、写着利益,唯独没有写足球二字。
很多事情在前面加上“中国”两个字,那就完全变成另外一个含义,就象 “中国足球”和“足球”其实没有太大关系。按理说,足球圈就是个菜市场,俱乐部都是摆摊的,大家无非是把球踢好,卖的菜新鲜、服务周到、脸上挂个笑脸,球迷自然就赏口饭吃;足协就是菜市场老太太,把卫生管管好,有缺斤少两的该罚款罚款、该轰走轰走,公平竞争下,卖菜的自然会为了生计千方百计把菜的质量提高上去。这样优胜劣汰,留下的都是优质菜贩,球迷给钱给得舒心,菜贩挣钱挣得开心。哪天要去参加全市菜场评比,随便摘一捆都是优质蔬菜。可是中国足协那老太太聪明啊:如果我只管管短斤缺两,哪能显出我的能耐,要去顺点免费菜,菜贩们也不给面子。咱们来个加强管理,菜贩子不许自己卖菜,菜场出面统购统销,咱们搞计划经济。今天和哪个搞IP Phone的饭店签个协议,全菜场的菜都贱卖了;明天全市蔬菜大赛,嫩菠菜都摘了去,留下一地烂菜帮子。这样的菜场谁还来买菜?没收入了谁还干菜贩子?都去倒绿豆倒大蒜了。这老太太不好好干点儿正事,即使来了五个亿,菜贩子还得继续倒大蒜。
足球,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但是也是那么复杂。经过多年历练后,中国球迷都很沉得住气了,大家搬个板凳围观王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