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法兰西 之 巴黎·印象(上)

标签:
法兰西巴黎优雅旅游 |
分类: 漫行天下(游记) |
法兰西,也许听到最多形容词是浪漫。经过在那里10个月的生活,我觉得应该用优雅来形容更贴切。
法国人是有贵族情结的,出过卢梭这样的大思想家,从心底里法国人是自认为有道德优势的,即便是普通人也从骨子里追求一种优雅的境界。姑且不论在现在这种经济状态下还能不能优雅起来,无论是精神层面的人权思想发源地情结,还是日常生活中力图表现出的彬彬有礼,法国精神追求的是一种优雅的生活状态,一种往昔贵族的感觉。在法国,如果你没有想法真正融入这个文化,作为一个客人,还是可以尽情享受这种优雅笼罩下的舒适生活的,无论是城市环境还是人文交往,对生活品味的追求和对客人的礼貌殷勤,让你会有在贵族家作客的感觉。但是,如果你想成为贵族的朋友,这种优雅的态度却成了很难克服的距离。相比之下意大利人的有时近于无礼的直率,却更容易让客人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把法兰西文化比作外软内刚的杨梅文化,那意大利就是外硬内软的荔枝文化了。
巴黎(巴黎这个译名是法语音译,英语怎么读都不像),或者说大巴黎地区、法兰西岛,聚集了法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所有中心活动。全法国6300万人,大巴黎地区就有1000多万。法国从历史上就是大一统帝国,这种传统根深蒂固。全法国的交通网都以巴黎为中心,全国铁路的换乘枢纽都在巴黎;巴黎地区的交通网都以巴黎市(真正的巴黎市只包括一区、二区,其实面积不大,坐地铁直线半小时就穿过去了)为中心辐射,巴黎地铁的换乘节点基本都在市中心。整个巴黎地区交通以地铁为主,10分钟步行路程内都有地铁站,地铁站之间换乘不用出地面。即使外面大风大雨,巴黎人仍然可以衣冠楚楚地在地下穿行。当然这种方式的交通网弊端也很严重,巴黎边缘开车10分钟可以到的地方,坐地铁就要到市中心转乘,花上40分钟。
大一统、中心帝国的思想深植于法国人心中,贵族情结是法兰西文化的基石,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国人为了一个藏独(很多法国人哪去过西藏,连中国都没去过)一个个跳出来当精神卫士的举动了。可惜,贵族已经没落了。。。
巴黎是一个19世纪的城市。1859年时经历了多次革命的巴黎已经破败不堪,拿破仑三世任命巴黎警察局长Baron 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改造整个巴黎城区。这次改造饱受争议,因为他破坏了大量的历史建筑,但是浅色建筑、林荫大道加公共绿地的建筑风格也奠定了现在巴黎市的整齐划一的优雅城市风格。(满街陈砖烂瓦的罗马美则美矣,怎么也用不上优雅这个用来形容贵妇的词,充其量是个天真烂漫的野丫头)
图左那座黑乎乎的突兀建筑就是被称作巴黎脸上的疤的montparnasse大楼,自建成起,那座大楼就被口水浇透了,此以后没有建筑师敢在巴黎脸上下刀。(不过在一片浅色建筑里突出这么个狼犺家伙是够寒碜的)
在巴黎时,曾惊叹埃菲尔铁塔的标新立异,沉迷于左岸拉丁区的优雅情调,怅遑塞纳河边的莎士比亚书店,置身在超现代的蓬皮杜博物馆前听四个蒙古老人唱蒙歌的时空交错,迷失在罗浮宫浩如烟海的典藏,在奥赛宫的大钟旁看日暮,却因为身在此山,说不出一个眉目,如同莫奈的《日出·印象》,只能恍惚回忆起一些斑斓的色彩,却勾勒不出清晰的轮廓。曾挣扎于不能清晰地写实,画不出一幅工笔,但是在离开巴黎的飞机上偶尔看一部法国电影《Sky Fighter》,当从镜头中看到巴黎的俯视,认出上班时一直坐地铁走的线路:La defense、凯旋门、香榭丽舍、协和广场时,才明白巴黎,也许留下的就是一段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