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华沙(上)

标签:
历史苏军悲情大国毕苏斯基 |
分类: 漫行天下(游记) |
在我初到欧洲时,和朋友聊天,朋友告诉我欧洲最值得去的三个城市是华沙、布达佩斯和布拉格。等我去过了华沙、布达佩斯,又走过了很多欧洲城市,与巴黎、罗马、巴塞罗那等西欧城市相比,东欧的城市的确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也许是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较晚,也许是因为东欧的小国历史上一直在法德和苏俄之间求生存,大多经历过受大国统治甚至亡国的历史,东欧的旧城常常带着沧桑的记忆,在古老的文明传承中又体现着倔强和悲情,默默地述说着历史的变幻和为独立付出的抗争。华沙这个历史上经过多次大战和毁灭的城市,可能是最好的代表。
波兰人口将近4000万,说来在欧洲也是一个大国,不幸在于波兰处于大国的夹缝里,西有德国(普鲁士),东有苏俄,南面历史上则是强大的奥匈帝国,典型的四战之地。历史上波兰国土曾最大到现乌克兰、白俄罗斯,曾与立陶宛大公国合并成为强大的共和国,也曾沦为普鲁士、奥地利、沙皇俄国的保护国,国土数次被瓜分,灭国达123年。波兰民族是一个倔强的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过独立的愿望,历史上与瑞典、普鲁士、俄罗斯等周围国家战争不断,可悲的是因为地理位置处于诸强之间,每次大战,波兰平原都是大国的主战场,波兰不止一次改变了欧洲历史进程,但是波兰每次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655年的波兰-瑞典战争摧毁了华沙,但是这次战争波兰阻挡了瑞典的扩张,拯救了欧洲的格局。一战之后,历经罗曼诺夫、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后,波兰争取到了独立地位,1920年,波兰趁苏联内战,在约瑟夫毕苏斯基的率领下占领了原波兰共和国时期的乌克兰等大片领土,但是在苏联天才军事家图哈切夫斯基面前,攻势最终成为一场溃败,苏军推进到维斯瓦河,几乎攻占了华沙。关键时刻毕苏斯基的天才冒险计划拯救了华沙:冒着苏军强大的攻势,毕苏斯基抽调了5个半师的攻击部队从维斯瓦河南部阵线出击,击溃了苏军两个军事集团的结合部,并以顺时针方向从苏军后方横扫了图哈切夫斯基的四个集团军。这次胜利使苏军损失了5万人,并遏止了苏联向欧洲的扩张。二战初期,波兰又成为了德国和苏联阴谋的牺牲者,1939年在希特勒的闪击战面前,波兰迅速崩溃,同时为了建立防御德国的缓冲,斯大林在波兰背后插了一刀,波兰被两个大国瓜分。之后的卡廷森林事件,历史疑云重重,但是在波兰人眼里是斯大林欠下的又一份血债。二战末期,1944年华沙起义,历史说法纷纭,有人说是英法指使资产阶级政党的国家军起义,争取赶在苏军占领华沙之前控制战后波兰政权,而斯大林则借刀杀人,也有人说是波兰国民军自作主张,苏联援救不及,但是事实是:华沙在这次起义中牺牲20万人,另外35万人被押送到德国服劳役,1.2万人被投入集中营。
历经数百年,波兰民族在大国夹缝中起起伏伏,时而被利用、时而被瓜分。这个民族为独立战斗了数百年。走在华沙的街头,看着二战纪念碑前的长明火,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悲情和不屈。
2004年波兰正式加入欧盟,2007年12月21日,波兰加入申根签证区。
下半部让我们来看看华沙著名的老城。先贴几张04年圣诞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