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明珠 -- 肯尼亚(上)

标签:
留学神人小黑屋幸福终点站殖民地肯尼亚杂谈 |
分类: 漫行天下(游记) |
肯尼亚在非洲东端的赤道线上,是英联邦国家,保留了英国统治时期的管理和经济基础,是非洲经济比较好的国家之一。首都内罗毕,海拔1000多米,因此虽然靠近赤道,常年温度也就是20度左右,凉爽宜人。内罗毕在当地语言里就是“凉爽的水”的意思。我去肯尼亚时住在内罗毕的High Point宾馆,房间是木制结构,温湿度适中,宾馆里还有一个很漂亮的庭院,很舒适。内罗毕的城区很有现代化气息,市中心不乏玻璃幕墙的现代设计建筑,配上荫荫绿树,俨然一个风景宜人的欧洲城市缩影,所以也被誉为东非小巴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人类住区规划署即坐落于此。
不过肯尼亚的贫富差距很大,离开市中心的富人区,大片大片的贫民窟让人从欧洲一下子回到了非洲的现实里。贫民区的房子是用白铁皮搭的,开一个门和一个小窗,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是个铁皮盒。飞机从内罗毕机场起飞时,往下看一片银光闪闪,就是这样的白铁皮房。
肯尼亚有很多印度人,是当年英国人殖民时期从印度雇来的“二鬼子”。印度是英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殖民地,印度人长期受英式教育,倒也是英国人统治海外殖民地的好帮手。当年在上海英租界也有印度警察,老上海称之“红头阿三”。现在这些印度人在当地一般从事商业为多,也算是精英阶层。说句题外话,非洲的原英属殖民地总体的政府管理水平比法属殖民地要高,原因一是本来英式的管理水平就比较高,看看香港这么点小地方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确有一套;二是英国人当年从殖民地撤退时,善后工作比较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印度化和本地化比较好,过渡计划也比较周全,原来的法律和管理体系基本保留下来了,而浪漫的法国人是前一天祝贺当地人民自由了,第二天屁股一拍就全不见了,当地立马就无政府了。
我每次想起肯尼亚,就会想到两个词:小强,幸福终点站。
小强是因为,我去肯尼亚是在阿姆斯特丹转机,从阿姆斯特丹去内罗毕坐的是肯尼亚航空。当时我从国内飞到阿姆斯特丹,时差折腾的昏昏沉沉的,看到窗外停着的肯航飞机,上面贴着肯尼亚国旗,恍惚间第一个念头就是:飞机上怎么趴着一只小强。请各位看看肯尼亚国旗到底是什么尊容。
至于幸福终点站,那要从我们公司的一位神人说起。这位兄弟当年在巴基斯坦过活,常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流窜。后来调去了肯尼亚办事处。肯尼亚是落地签证,到海关交50美金,敲章走人。他第一次去肯尼亚,三个月签证到期,到旁边的乌干达混了两天,又窜回肯尼亚。海关的非洲兄弟左看右看,觉得不对:护照上的戳有巴基斯坦的、阿富汗的、肯尼亚的、乌干达的,典型的一条贩毒路线,而且停留时间怪异,行踪甚是可疑。不得入境,机场小黑屋伺候,关起来,和非洲兄弟们一起体验体验生活。这下把当地办事处急坏了,各方营救,总算有惊无险,三天后问题解决,遣送回国。不过神人到底是神人,短短三天的体验生活,竟然遇到了幸福终点站的故事原型:在小黑屋里有一个肯尼亚兄弟,因为肯尼亚是英联邦国家,根据他的个人家庭背景等等等等,原理上可以成为英国公民。这兄弟说干就干,脱了肯尼亚国籍,入了英国籍,拿了本英国护照欢天喜地地去了英国,结果不知道哪个手续没办好,在英国被拒绝入境,轰回了肯尼亚。肯尼亚海关显然一脸不屑:英国去不了你又回来了?还是土生土长的乡亲好吧?不过我们的政策是给出路,既然回来了,欢迎,不过你要换回肯尼亚国籍。那个兄弟也是个独头蒜:好不容易换了英国护照,坚决不吃回头草。肯方民族自尊心颇受伤害:不换?不许入境!小黑屋伺候。结果双方就耗上了。在双方耗的期间,中国神人和肯尼亚神人就在小黑屋碰到了,颇有惺惺相惜之感。后来中国神人获释回国后,偶尔的机会在中央九套竟然看到了难友,说耗了十三个月后,舆论压力太大,英国政府终于撑不下去了,肯尼亚神人获得升级,成为英国公民。
题外话,我们的那位兄弟回国的时候是坐的阿联酋航空公务舱回来的。不是为了摆身价,是因为阿航说了:经济舱一个月内都没位子了,要不你在小黑屋再免费住一个月?神人当场崩溃,不惜代价商务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