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轮渡

(2008-12-01 00:01:12)
标签:

上海

轮渡

黄浦江

陆家嘴轮渡惨案

杂谈

分类: 往事随风(纪事)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上世纪80年代前也是上海市区的一个分界线。当时还没有现在的浦东新区(浦东新区是开发浦东后1993年才成立的),浦东根本算不上市区,只有浦东南路以西沿江的狭长一小块分别属于南市区和黄浦区,勉强算市区,其他都是川沙县、奉贤县。当年流行的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浦东生活设施不齐全,工厂企业也都在浦西,上下班不方便,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住到浦东。90年的时候我在浦东骑自行车,现在八百伴的黄金地块当时还是农田和黄泥路,随便一骑就看到菜花了。那位说现在不是流行住乡村吗?那是因为改革开放那么多年大家的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衣食无忧后有了更高的生活追求,你去和非洲难民谈谈节食有益健康试试。。。

现在过江是要桥有桥、要隧道有隧道,5分钟就过去了,当时主要靠轮渡。隧道只有一条打浦路,通行能力小,还不在市区。黄浦江轮渡最鼎盛时有20来条线路,最上游的上溯到闵行,下游一直到共青森林公园--嫩江路,还有几条汽车轮渡,市区内最重要的轮渡节点从北到南有陆家嘴-金陵东路、东昌路-东门路(十六铺)、杨家渡-复兴东路、塘桥-董家渡路、南码头-陆家浜路(这条线路还有汽车渡)、周家渡-江边码头。其中东昌路、南码头、江边码头这些大线都有两个码头,高峰时8条船一起开,其他的高峰时也有4条船。

上海的轮渡船是大贯通甲板设计,两侧有滑动电动门,一般是从一侧上客,到江对岸直接从另外一侧下客。船尾有两个螺旋桨推进器,航速不高(黄浦江市区段也就1000来米宽,慢慢开也就是10分钟),但是两个螺旋桨一正一反推动,就可以使船产生原地转向力矩,再加上利用前后系缆作支点,靠泊非常灵活,很适合黄浦江两岸见缝插针的客户码头。以下是轮渡船的粗略俯视线图: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轮渡

船离岸时,解开前系缆,外侧螺旋桨倒车,内侧进车,船身产生后移力和船头向外的偏转力矩,后系缆的拉力将船身后移力抵消,船头即原地向外偏转,至30度角时,双车进车,解开后系缆,船即离岸;靠岸时,则在靠岸前将船身调整为30度角进近码头,前系缆先系上码头桩,然后外侧倒车,利用前系缆为支点,产生偏转力矩将船身后部原地偏转到位。有些老的渡轮只有单螺旋桨推进器,则完全靠前后系缆和推进器的推力产生偏转力矩离靠码头。为了提高可操纵性,轮渡靠码头时船头是对着潮水方向的,每次上下午都有一次在涨潮、落潮转换时,轮渡会掉头停靠。船调个头没关系,因为换边靠码头了,里面的人都得跟着掉头,特别当时轮渡主要是载自行车的,人多的时候就得扛自行车换方向了。

轮渡船没有配备导航设备,碰到大雾天就非常麻烦。雾天首先要减少轮渡班次,码头的雾灯和雾笛要打开,雾灯是绿色的高能射灯,给轮渡指引方向。也有闹笑话的时候:市区里上下游轮渡站距离也就是1公里左右,有雾天轮渡找错码头停到下游去的。如果雾太大,能见度小于100米就要停航了,当时绝大多数住浦东的上班都在浦西,大雾天大家都急着上班,大量的人都积压在轮渡站(上海人的敬业精神是没得说的,89年交通瘫痪的时候,我们学校的老师有从田林走到南浦大桥下来上课的,那可得走2、3个小时。。。),雾一散,大家急着上船就容易出事。87年的时候陆家嘴轮渡惨案,就是大雾初散,人群拥挤着上船,产生践踏,伤亡了几个人。当时还是朱镕基主政的时候,市政府首先发了个政策:大雾天不上班算公假;加快陆家嘴延安路隧道建设;规划更多的大桥、隧道,彻底解决过江难问题。当时‘过江难’是市政府的实事工程之一。

之后89年陆家嘴隧道通车,开始有过江公交(隧道车),大雾天用军车载运自行车从隧道免费过江。再往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延安路隧道复线、复兴路隧道、大连路隧道,一条条都建了起来,过江慢慢不是个大问题了,浦东也发展得和浦西一样繁华。

我从初中开始骑自行车上学,大学每周也骑着自行车(1个多小时单程)每周往返于学校和家里,每次都是坐着轮渡过江。直到工作才放弃了自行车代步,因为工作单位实在太远,在龙吴路,骑不动了。多少年闻惯了黄浦江的腥气(90年代的时候,夏天黄浦江还没有解决黑臭问题,夏天还要闻臭气),习惯了坐着轮渡吹江风。慢慢的轮渡因为客源减少,开始逐步退出了越江交通的主力,前两年看到一部纪录片,讲轮渡职工因为线路减少,逐步下岗分流,看到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年的中年人,笑谈对轮渡的依恋和对未来淡淡的希望,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担忧,不由的赞叹他们的达观。

上海作为一百多年的商业城市,其继承的敬业和达观,一直是我永远的精神财富。2010年世博会时,听说上海轮渡会开通一些景观线路。希望到时候我能看到轮渡的重生,我儿时记忆的重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