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上访”与“敲诈勒索”、“寻衅滋事”
标签:
律师寻衅滋事敲诈勒索 |
新浪微博吴革律师有一篇置顶博文《河北,你触动了我最敏感的神经!》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80961322898076
但是,这位现年八十三的“老罪犯”的“恶行”却让人心生悲情,她没有杀人、没有抢劫、更没有纵容不孝儿女骗人钱财,她只是为了她的一块自留地,为了地里的树被人砍了,她要讨个说法,于是她开始信访。在进京上访期间,当地书记镇长以困难补助金的名义给了她8万元人民币,随后报案,为此,滦平县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了老人的小女儿关桂侠三年有期徒刑。
你说这事儿什么逻辑?老人为了自留地里的树进京信访,结果女儿被关进入了监狱。
这还不算完,老人认为小女儿关桂侠的遭遇是冤案,是镇政府打击报复,于是,老人和二女儿关桂香又到北京上访,这次,滦平县法院又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李淑贤有期徒刑两年半、关桂香有期徒刑三年半,这下老人为了自留地里的树,把自己和两个女儿都关进行了监狱。
鉴于其仍有继续上访的能力,虽然老人在监狱里由于各种病症已经无法独立行走、小便失禁,仍不得减刑,不得监外执行,不得保外就医。
很惨是不是?!但这在当下中国,并非特例,早在几年前,笔者就处理过类似的因进京上访而被“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的案件,可以说,“敲诈勒索”、“寻衅滋事”与进京上访正相伴相生。
现在吉林省的某监狱还关押着一位年龄与李淑贤相仿,行动同样不能自理的老人,她叫肖蕴玲,罪名也是寻衅滋事,案情源于她为他的儿子信访;而更早,一位不算太老的老人,因长年进京上访,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她那个教英语的女儿实在看不下去,毅然放弃教师工作继续上访,只为了给老人被打伤、打残的事实正名,最终经各界人士呼吁,政府妥协,私下达成了一笔赔偿款了事,笔者说,或许,这位英语老师是幸运的,事后没有被定个“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还有一起河北省某市的访民进京上访,当地法院实报实销判了被告人“寻衅滋事”8个月后(因为羁押了8个月),终于换得当地政府主持下的拆迁补偿款几百万到位,而笔者正在处理的一起案件,虽然大体情况与前一案例相似,只是省市不同,被告人没有被“寻衅滋事”先送去法院,当地政府落实信访事项,村委会给了三百万,反手报案说被“敲诈勒索”,人被关进了看守所,显然,“敲诈勒索”刑罚重于“寻衅滋事”,后手更狠,目前此案还在处理中。
进京访民们的悲惨遭遇可谓五花八门,从近几年各地法院的判决情况看,访民被判“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的数量猛增,然鹅,笔者从访民中听到的声音却远非法院判决初衷辣么乐观。闲聊中,访民们打趣道:七十多岁老人在上访大军中算年轻的,八十多岁的有的是!显然,访民们进京上访的热情正有增无减。我们不禁要问,这社会怎么了?运用严厉刑罚能不能达到遏制访民不断地进京上访、敏感日上访的目的?
今天讨论什么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可能是多此一举,我们更关注信访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君不见,有信访制度的存在,正解决着一大批地方政府不作为、司法不作为的案件,就拿律师来说吧,遇到特殊案件,公、检、法受命于地方某个大领导,竟然集体无理由共同抵制律师介入,最后搞得每天告诉别人用司法解决问题的律师们都不得不去司法部、公安部搞一搞信访,访民们又何时能从进京上访这种模式中解脱出来呢?还有各地政府,一说本辖区某某进京上访就高度紧张,就算访民真到伟大首都北京游玩一下,地方官员们都要胆颤心惊,他们又何时能从“维稳”责任中解脱出来呢?当然,进京上访在当下存在着庞大的产业链,不仅解决了一批事儿,还养活了一批人,或许,这就是新时代信访制度存废的死结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