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冬,我拿到莫纳什大学的录取通知,心理学专业。当时上海还没有澳洲领事馆,大年夜的前一天一大早,顶着寒风,在北京领事馆外排队,门还没开,外面的队伍已经很长。排到了,被通知要半年后拿到签证。澳洲每年一月份开学,而我却要在家坐等半年。
坐等的时候,意外收到英国大学的录取通知,签证只要3个月,而且开学是这年的九月。阴差阳错的,去了英国。
13年后,因为想让孩子加深一点西式教育,淡化一点中式教育,因为朋友的孩子在这里念书,想都没想地来到这里。下飞机的当天,乘公车去学校,远远地看到我们要乘的公车过来,上方写着大大的终点站的名称:Monash
University! 我真的有股眩晕的感觉。
儿子的学校就在他娘想念又没念成的大学的半路上。这也太巧了吧。这澳洲很大的好伐?!
可是,这世界可真的太小太小了。。。
所以,今天,送走酉肥,我决定继续前行至终点站。

和悠久历史的英国大学相比,这里的现代元素要多很多。无论是建筑,还是其中的环境。
左上方图是公交车始末站,放眼望去,不止10路公车到这里,比城市的中转公车点还要多,学生无论在哪租房应该都很方便。
整个校区瞎转了一圈,在我认为应该不在这个总校区的时候(因为一路经过N站路旁都是这个大学的建筑和科系。),发现了这块牌子。
武断地想:心理学系应该就在这里。推门进去,竟然是办公区,悻悻退出。
好啦,失之交臂的学校,参观到此结束。
好吧,该介绍一下在为娘的学校半路上的儿子的学校了。
这可是人家正儿八经的很正式的校牌哎!
我看了第一眼,怎么就想到了河姆渡?
不管是大学还是小学,我发现只要是学校,都没有大门的存在,更别提门卫传达室了
学校的四周围着矮矮的篱笆,每隔几米,就有一扇双开或单开的小门,通往校园外的各个路口。
正前方的远处,就是他们的“教学楼”,说“楼”真有点难为它了,说“屋”更确切一些。
因为高年级的不屑于低年级,两者的“教学屋”相差最远,最左和最右。
站在低年级“教学屋”门口看到的校园风景。
低年级的“教学屋”
别看它MS很不起眼,里面的面积可不小,内容页很丰富。

这些还只是角落,中间还有足够大的空地。老师的办公桌就设在进门口(不好意思拍,没拍到)。

左右两边白枫色的大移门内是各个教室,教室的另外一边通向操场。现在假期没有开放,里面的面积和国内的相仿,当然,人要少多了。
图画没有好坏之分,人人有份,通通上墙。
因为2小时的时差,酉肥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到的。所幸是寒假最后一周,在学校也是玩(相当于我们的假期托管,需另付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