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房企从股市疯狂圈钱暴露哪些硬伤

(2010-10-31 23:09:36)
标签:

转载

房企从股市疯狂圈钱暴露哪些硬伤

  《国际金融报》选取3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最近10年的公开资料为样本,不完全统计分析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期间,这30家企业通过增发、企业债等形式累计从股市融资1546亿元,而同期净利润总额只为663亿元,累计分红只有184亿元。30家公司10年净利润总额还不到他们同一时期内从股市圈钱的一半。

     截止2009年沪深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共有105家,如果按此推算10年间上市房企在股市吸金就达到6000亿元左右。加上房企几万亿的银行贷款,这十年来开发商资金来源可谓盆满钵满、十分充沛。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房企在股市吸金与银行贷款有着本质不同。银行贷款对企业来说是负债,是要到期还本付息的,是具有巨大压力的。而到股市吸金是房企的资本金,名义是股东资本,实际是自己无偿可以支配的资金,并且没有还款压力和付息压力。

   从十年来30家上市房企累积分红只有184亿元来看,相对巨额股市吸金、相对于十年来的暴利根本构不成任何压力。更加值得重视的是,上市房企包括所有上市公司在给股东特别是二级市场的中小股民股东分红上没有一点制度性约束,没有硬性压力,分不分红、分多分少,全部依靠上市公司掌门人的良心发现。分多了,大书特书、标榜为政绩;分少了或者不分了,就编造谎言、捏造报表,欺骗投资者。现在出现这样一个现象:IPO、增发时,就将财务报表包装的成绩突出、管理优秀、公司优良,目的在于欺骗投资者投资购买股票;到分红时,又将财务报表向相反方向捏造、编造,已达到少分红或不分红的目的。这彻底暴露出我国资本市场管理的乱象、软肋和硬伤。

   这些年来对房地产行业管理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者、中间商都想从土地、住房建设上攫取政绩、暴利。而这些利益阶层在共同利益面前纠结在一起时发出的能量是巨大的。土地可以无节制的任意拍卖、任意拍出天价;开发商可以任意收取预售款、可以到银行贷款又可以到股市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的吸金。只要摆平地方政府购得土地以后,就等着各路财富源源不断进入开发商腰包。这不得不使笔者再次提及上个世纪30年代华尔街的投资大师、投资者的《圣经》-《证券分析》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警告:于是所有成本都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支付,开发商可以一文钱不投而获得整个资产,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大量现金进账。不难想象,整个房地产金融业可谓隐患重重,所有参与各方都缺乏原则、洞察力和起码的常识,以至于整个行业日益膨胀,并最终毁于一旦。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情况完全可以对号入座。这暴露的是对房地产行业这几年恶性、无序发展、管理漏洞百出的硬伤。

   刚刚过去的10年,被称之为中国房地产的黄金10年,无数富豪因为从事房地产开发得以跻身各类财富榜榜单。然而在这些背后是城市居民买不房、住不起房、望房兴叹的悲情。这十年也是中国城市房价上涨最快的十年,也是中国住房矛盾最为突出、激烈的十年。从深层次上分析,这十年中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贫富悬殊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功不可没”。这十年从房地产行业涌现出无数富豪,而支撑这些富豪的是无数背负沉重债务的房奴、穷尽几代人财富的自住购房者。实际上,一个畸形的住房市场把普通百姓腰包里的一生财富掏给了少数开发商和投机投资的腰包,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富豪。使得这些人越来越富、富得流油,使得许多城市百姓因为一套房而致穷致困,大大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如果不下决心整顿中国房地产行业,如果对高房价带来的风险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仍然无视,对抑制高房价、调控房地产仍然心存犹豫、三心二意、下不了最终决心。那么,恶性膨胀下去的房地产行业不仅只是影响到百姓居住问题,而且将带来金融风险、社会分配恶化甚至引发各种不稳定因素等严重社会问题。对此,必须有高度清醒的认识。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