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杂记之三

标签:
校庆杂记之三4月20日甲戌校庆抒怀独立凤岗行9月10日 |
分类: 历史 |
校庆杂记之三
西农
我于196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农学院任教。我一到西农就知道,这一年的4月20日,西农已经举行过三十周年校庆,因为我在农机系办公室看到过学校为校庆编印的一份材料,知西北大学校长刘端棻当日曾亲赴西农致贺。
西农为什么以4月20日为校庆日?这是因为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戴季陶,同筹备委员会委员王应榆、焦易堂等人,曾于1934 年4月20日,在武功张家岗举行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奠基典礼,并由戴季陶致奠基祝词。
1944年4月20日,西农曾举行隆重的十周年校庆。据说,此前,院长周伯敏亲赴重庆,恭请于右任先生到校参加庆典,于右任先生虽未到校,但为学校大楼亲笔题写“教稼楼”三字以示祝贺。但不知于右任先生的“教稼楼”手迹现在何处?
1984年4月20日,西农举行了盛大的五十周年校庆。庆典大会是在大操场临时搭建舞台举行的。
1994年4月20日,西农将迎来六十周年校庆。校报为迎接校庆征稿,我写了三首绝句,题为《甲戌校庆抒怀》:
“周风秦韵任兴衰,依旧巍然教稼台。今日三千学子在,何时鸣凤又飞来?”
“藏龙卧虎人钟秀,点石成金地有灵。盛世迎来花甲庆,满斟醇酒壮新程。”
“昔人建校历艰难,屈指流光半渺然。老友相逢无憾事,曾经沧海爱桑田。”
西农建校于甲戌年,该年恰为甲戌年,故曰“花甲庆”。我在西农工作刚满三十年,故有“屈指流光半渺然”之叹。记得校报在发表时将其中“花甲庆”改为“华诞庆”,虽也说得过去,但我觉得还是不如原稿好。
在图书楼顶举行的庆祝建校六十周年书画展览中,校友马萧萧撰写的贺联十分醒目。我为这幅贺联拍了照。贺联写得很好,对西农六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据古邰,临渭水,傲风霜,浴丽日,历历沧桑逢花甲;育良种,培壮苗,结硕果,输巨材,莘莘桃李满神州。”但不知马萧萧这幅贺联的原件现在何处?
1999年4月20日,西农将迎来六十五周年校庆。校报为组织校庆专刊又向我约稿,我写了一首歌行体诗,题为《独立凤岗行》:
“独立凤岗晓月寒,翘首太白思飘然。君不见,后稷周公留胜迹,秦汉隋唐冢相连。又不见,残碑神骏泣渭水,朝阳鸣凤耀秦川。闲云野鹤心澄净,笑看人间沧海变桑田。
“独立凤岗风正狂,遥望天际云飞扬。君莫忘,先贤建校吃得苦中苦,将军受命威武一戎装。又莫忘,唯有英才能创业,从来智慧可兴邦。凤岗巍巍风浩荡,后来之人重领风骚作栋梁。
“独立凤岗气凛然,豪情兴会更无前。君不见,科教兴农有示范,优势互补好攻关。又不见,人生能有几回搏,世之奇伟瑰异在峰巅。天生我材必有用,经典尖端日月星辰任我攀。人道凤岗风水好,我道自古人胜天。祝愿凤岗日新月异大发展,祝愿凤岗人杰地灵万万年。”
此诗发表在1999年4月18日出刊的校报校庆专刊上。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合校前的心态,既有对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殷切企望和祝愿,又有对学校未来不确定性的隐隐忧虑和不安。
2014年4月20日,西农将迎来八十周年校庆。我虽不在校,但是从网络上看到了校庆征文的通知,于是,我将退休几年来写的一些东西稍作整理,寄回学校,其中包括早已发表在博客中和《颐年文苑》上的考证文章《抗战中的武功军事会议》,还有回忆文章《缅怀康清教授》、《黄志尚教授二三事》等。令我欣慰的是,吕卫东同志主编的《永远激扬的心弦》一书,采用了《抗战中的武功军事会议》一文的缩写稿。尤其令我兴奋的是,学校实际上已采纳了我对武功军事会议的考证,包括会议的时间(日程)、内容、地位和意义等。
2014年4月20日这一天终于到了,我在北京热切地关注着西农的新闻。我高兴地看到,当日学校重立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奠基碑。但当我仔细看奠基碑的新闻照片时,发现竟然将李石曾的名字刻成了“李石会”,我非常失望,认为这是一个很容易避免、绝对不应犯的低级错误。当晚,我打电话给我的同事张振瀛,请他立即向学校有关人员指出,要求立即改正,以尽量挽回这个低级错误造成的影响。我返校后,看到这个错误已经改正,但是碑上的“曾”字还是无奈地刻在磨掉“会”字所留下的小坑里,终究留下一点遗憾。
我一直以为4月20日始终是西农的校庆日,从来没有怀疑过。但是近来看到2014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文核准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才知道我错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第十二章第八十三条规定:“学校校庆日为9月10日。”为什么?没有解释。教育部核准书强调:“核准书附章程为最终文本,自即日起生效,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然而,9月10日不是国家法定的教师节吗?怎么能轻易作为某一校之校庆日呢?如果是要将合校日作为校庆日,那也应该是9月11日,不是9月10日呀?我不懂。我不理解校庆日为什么要改。对历史的敬畏感,使我在感情上不愿丢弃4月20日在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看来,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落后了,有些观念根深蒂固,改起来难度不小,这也无可奈何,容我掉一句书袋,也只好“守迂愚,甘懦软,认冥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