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崔村祭城隍文

标签:
鄠邑崔村祭城隍文城隍旅髯鹬m韓成崔村何幸?府君為名祭拜城隍歷史綿長崔村禮成伏維尚饗 |
分类: 历史 |
鄠邑崔村祭城隍文
維公元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三日,歲次戊戌,時逢正月初八,一元複始,春意盎然,百花競放,萬物孳蕃,鄠邑甘亭街道崔村之全體村民,謹以載欣載奔之情,恭迎城隍之金身移駕崔村,並以至敬至誠之禮,致祭於城隍之神位,辭曰:
城隍聖明,尊諱韓成,煌煌德政,赫赫武功。率民抗暴,震撼元廷,以身殉國,氣貫長虹。追封神位,在在有靈,金湯永固,老少安寧。滄桑變幻,香火未停,祭神如在,崔村敬誠。
崔村何幸?府君為名,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府君崔玨,德高望隆,懲惡揚善,魂佑蒼生。府君眷顧,城隍垂青,百業興旺,五穀豐登。與時俱進,與國俱榮,共同致富,共享太平。
祭拜城隍,歷史綿長,遠溯上古,肇始先王。周公制禮,臻于漢唐,弘揚正氣,宣導忠良。元末微漸,民祭城隍,風行鄠邑,尤盛北鄉。千禧轉運,儀入典藏,政府力助,村社呈祥。
改革開放,已步小康,十九大後,更奔富強。崔村新貌,已現曙光,謹以明誓,昭告城隍:繼承傳統,初心不忘,實現夢想,再創輝煌!值此佳節,敬剖衷腸,千秋萬代,永祀城隍!
稽首頌揚,神恩浩蕩,崔村禮成,伏維尚饗!
注:
2016年,國務院和陝西省相繼批覆,同意撤销鄠縣,設立西安市鄠邑區。
《中國風俗辭典》“遊城隍”詞條介紹說:“舊時漢族民間傳統迎神活動。流行於今陝西鄠縣。”“鄠縣北鄉19堡迎大城隍,崔村等21堡迎二城隍,韓村等13堡迎小城隍。” 鄠邑北鄉尊韓成為二城隍。韓成(?~1363),元末名將,屢立戰功,後替朱元璋赴死,壯烈殉國。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感念韓成之功,封韓成為高陽郡侯,封其妻為誥命夫人,招其子為駙馬。
《論語·八佾第三》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朱子集注曰:“程子曰:‘祭,祭先祖也。祭神,祭外神也。祭先主於孝,祭神主於敬。’愚謂此門人記孔子祭祀之誠意。”
鄠邑崔村,因有崔府君墓,為紀念崔府君而命此村名。據《重修戶縣誌·卷九·古跡》載:“崔府君墓,在縣北崔村。”據《重修崔府君廟記》載:府君“姓崔名玨,字子玉。出自寒門,幼而聰敏,長而從學,紙良得義,鄉里推重。唐貞觀間,進士取應。”在唐人小說《唐太宗入冥記》、明人小說《西遊記》中,崔府君都被描寫為在陰曹地府中審判唐太宗的判官。
據《禮記·郊特牲第十一》載:“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祭坊與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鄭玄注曰:“伊耆氏,古天子號也。”由此可知,祭拜城隍始于上古之天子。
新世紀之初,鄠縣積極將“鄠縣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喜的是,2009年,陝西省將“鄠縣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收錄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後,鄠縣又與西安市其他兄弟單位聯合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該活動以“民間信俗(迎城隍)”之名被收錄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