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西游记》琐记

(2024-01-25 09:02:26)
标签:

读《西游记》琐记

分类: 文学艺术

读《西游记》琐记

 

最近读过两篇学术论文:

其一名为《基于中医诊治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新技术初探》,发表在《第二十六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标题新奇,但由于对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过于生疏,又未看到有识之士的讲解,无法读懂,只粗读一过,不再细读。

其二名为《从西游记看中国古代微积分思想》,发表在《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标题也很新奇,自认对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比较熟悉,便仔细阅读一过,但无甚收获,颇为失望。虽如此,该论文勾起我再读《西游记》的欲望,特别是在阅读中留意考察《西游记》与数和数学有何关系。

根据我的阅读习惯,总要在阅读的同时尽可能想清楚,《西游记》究竟是一本什么书?为此我看过一些人的论述,虽见仁见智,均难以完全苟同。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西游记》的论述。鲁迅先生说:评论此书主旨者,“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显然,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并不认同的。他接着说:“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鲁迅先生比较认同明人谢肇淛关于主旨的下述评论:“《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我基本认可鲁迅先生的论断,认为《西游记》是游戏之作,故能在书写中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还可在游戏中游刃于儒释道之间,亦可在游戏中自由赋予各种寓意,例如讲心猿意猪之收放哲学等。

显然,《西游记》并无意于涉猎数学,但是《西游记》在书写中,确实有意无意地用了很多很多数,值得予以关注。

《西游记》第一回的开头就说:“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这里所说的“造化会元功”,指北宋理学家邵雍在其《皇级经世》中所创立的计时系统:一日十二辰,一月三十日,一岁十二月,一世三十岁,一运十二世,一会三十运,一元十二会。不得不说,邵雍是一位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理学家,他还以伏羲的名义创造性地画出了所谓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等,其中包含了朴素的二进制思想。这里所说的他所创立的计时系统,交替使用十二进制和三十进制,也是一种创造,难能可贵,至今仍被人们在各种不同领域里部分选用着。宋儒据此附会出所谓“天地始终之数”,为后世易学家所沿用。《西游记》中到处可见由此构成的数:东土去西天十万八千里;孙悟空筋斗云十万八千里;每会一万八百岁;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等。

邵雍赋予六、七、八、九等数以特殊意义,他说:“六六三十六,乾之策数也。七七四十九,大衍用数也。八八六十四,卦数也。九九八十一,元范之数也。”西游记也常用这些特殊的数。以六为例:王母的蟠桃园,前面一千二百株,三千年一熟;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后面一千二百株,九千年一熟;五庄观的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方得熟,只结得三十个,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狮驼洞的宝瓶二尺四寸高,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数,才能抬动等。以七为例:闹天宫有七大圣;梅山有七小圣;蟠桃园有七仙女;盘丝洞有七个蜘蛛精等。以九为例:《西游记》惯用九的倍数:长安城有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猪八戒有三十六变;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妖王七十二洞;孙悟空魂号一千三百五十号,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孙悟空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等。

毕竟《西游记》是写唐僧取经故事的。佛教有所谓“九九归真”的信条。《西游记》第九十九回有诗写道:“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胡适先生曾将此诗改写为“九九归真道行难,一篑功亏不结丹。腾云指日回唐土,何图蓦地下云端!”《西游记》精心安排了整整八十一难,“九九数完魔灭尽”,师徒一众方得功德圆满,修成正果。《西游记》以此成就了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神话故事,被广为流传。

《西游记》还有一个“一藏之数”:五千零四十八,见于《西游记》多处:佛祖造经共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将其中三分之一传与东土圣僧,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猪八戒钉钯五千零四十八斤;沙僧宝仗五千零四十八斤;唐僧取经历时五千零四十八日等。五千零四十八是八的倍数,更准确地说是八和素数六百三十一之积,并无其他特别性质,不知《红楼梦》作者蕴含何意。

《西游记》在记述石猴出世时说:“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里所说的“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宋史·志·律历九》说:“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少强。”这说明《西游记》的作者善于学习,并能接受诸如天文历法等领域的知识,决不拘泥于宋儒的术数。顺便提及,《红楼梦》记述通灵宝玉的来历时,明显仿此:“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只是《西游记》中的“三丈六尺五寸高”,变成了《红楼梦》中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但这正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少强”意稍合,说明红楼梦的作者更缜密一些,尤其是将那一块通灵宝玉归之于“有强”之列,因无缘补天而流落尘世,饶有新意。

《西游记》的作者还善于搞数字游戏,以下两首诗可见一斑:

“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十字街灯光灿烂,九重殿香蔼钟鸣,七点皎星照碧汉,八方客旅卸行踪。六军营,隐隐的画角才吹;五鼓楼,点点的铜壶初滴,四边宿雾昏昏,三市寒烟蔼蔼。两两夫妻归绣幕,一轮明月上东方。”

但,《西游记》的微积分思想在哪里?笔者仍没有看见。

论文《从西游记看中国古代微积分思想》的作者认为,《西游记》有无限小(最小无内)无限大(最大无外),所举之例只是孙悟空的叫声小!小!小!大!大!大!,无法支持其结论。作者还认为,《西游记》有无穷小量的阶无穷大量的比较等,所举之例亦无法支持其结论。

笔者期待论文《从西游记看中国古代微积分思想》的作者有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文。



读《西游记》琐记




读《西游记》琐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