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谈高明的抄袭
(2023-11-09 19:38:35)
标签:
九日齐安登高定风波·重阳渔歌子浣溪沙·渔父鹧鸪天·渔父 |
分类: 文学艺术 |
又谈高明的抄袭
早就听说,古代一些文学大家,曾有过高明的抄袭(见《高明的抄袭》和《再谈高明的抄袭》)。
后学诗词,更知文学大家苏轼等,也是抄袭的高手。但我觉得,这些文学大家既有高明之处,也有不高明之处。略举几例,以与方家商榷:
唐代诗人杜牧(803-约852)曾写过题为《九日齐安登高》的诗。全文如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怅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泣沾衣!
北宋文学大家苏轼(1037-1101)曾将其改写成题为《定风波·重阳括杜牧之诗》的词。全文如下: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落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都是写重阳节,又是几乎同样的句子,我实在看不出苏轼的词比杜牧的诗有何新意,相反,“云峤”和“多少”这些新添加的两字句,显得有点别扭,不无画蛇添足之嫌。但是,不知何故,苏轼的这首词比杜牧的那首诗似乎更有名些。
唐代诗人张志和(732-774)曾写过题为《渔歌子》的词。全文如下: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北宋文学大家苏轼将其改写成题为《浣溪沙·渔父》的词。全文如下: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轼自序云:“玄真子渔父词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故加数语,令以《浣溪沙》歌之。”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1045-1105)又将其改写成题为《鹧鸪天·渔父》的词。全文为: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
黄庭坚自序云:“表弟李如箎云:玄真子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极入律,但少数句耳。因以玄真子遗事足之。”
张志和的《渔歌子》词曾编入中学课本,而且必背。也许由于这个原因,我仍然觉得张志和的《渔歌子》词更好些。反复阅读,虽然觉得苏轼和黄庭坚这些文学大家自有其高明之处,但我仍然不理解,该渔父词“以《浣溪沙》歌之”或“以《鹧鸪天》歌之”,究竟比以《渔歌子》歌之好在哪里。请方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