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1--14套)(汇总集答案)
(2018-08-13 21:27:42)
标签:
转载 |
分类: 古文阅读 |
1.选D.。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或姊妹之间依长幼排行时用的。
2.选C.七庙,是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3.选D。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
4.选B。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所生的庶子。
二
3.选A.白居易的文集《白氏长庆集》,是用年号来命名的,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4.选D.《樊川文集》是按作者的号来命名的,他的号是“樊川”。
1.选A.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2.选C.
3.选D。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喩人担任了官职。
4.选B。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2、D.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
4、C、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喩帝王和王后的死。
五
1.答:B、揖,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
万福,旧时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后来用“万福”作为行礼的代称。
2.答:A、九宾,也称“九仪”。在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3.答: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4答:D、“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是是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
答:D、纪日法。有干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还有序数纪日法。如,“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还有特定称谓纪日法。如“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
答:C、社日:农历中农家祭祀社祈年的日子,在春分前后。
答:D、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答:D、黥:是古代的的一种刑罚,即墨,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处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
1.答:C、膑:膑刑是古代一种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2.答:D、弃市:在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
3.答:C、襦:是一种长裙。
答:B、缊袍:用旧絮或乱麻填的旧袍。。
1.答:D、箪:是竹制的或苇制的盛饭用的器具。
2.答:D、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依次为1、2、3、4、5、6
3.答:B、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4.答:C、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1.答:C、《高山流水》,是古典名曲之一。关于这支曲子,还有一段关于琴师俞伯牙与樵
2.答:A、《平沙落雁》,是一首著名的琴曲。音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人。
3.答:乐曲旋律委婉质朴、流畅多变、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
答:D、“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表、为、就”,这些词表示被任以官职。
2、答:逸、驭、驾,表示跟马有关的。
3、答:粟、黍、菽,是跟粮食有关的。
4、答:馁、馑,是表示饥饿的。
1、答:B、结、履、印、绶,是表示穿戴的。
2、答:B.“践祚、膳”,是跟皇帝有关的。
3、答:C、“第、馆、邸、庑”,是表示房舍的。
4、答:A、“阙、畿、京”,是跟京城有关的。
十二
1、答:D。“籴、粜”是与粮食有关的。
2、答:A、“赡、饶”,是表示粮食丰收的。
3、答:D。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事。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一代或长辈。
4、答:B、“秩”:官吏的傣禄。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1、答:C、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上。
2、答:A、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3、答:A、阪:山坡
4、答:D、遽:急速、就、恐惧
十四
1、答:A、尤:罪过
2、答:C、典:主持
3、答:B、差:病愈
4、答:B、谢:道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