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学是自《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颁布以来,被讨论最多热点话题。什么是结构化教学,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结构化教学?成为专家和一线教师们共同探讨的实践问题。
布鲁纳结构主义强调应将学科的基本概念 、结构
、原理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起来,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进行教学。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从以上两位专家的观点,认为知识不是单一的、而是结构化的,学习中通过自己原有的经验建构起来的。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都主张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与认识任务,从知识与技能的结构说,指向整体知识与技能结构建构。
何为“结构化“?有关脑科学研究表明,结构化是人类把握事物的一种理性方式,通过把握事物的内部结构,将其中分散
的、零碎的东西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进而清晰地掌握和描述这一事物。结构化教学建立在体育与健康知
识与技能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的结构性基础之上,是以整体关联为抓手, 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身心为导
向,以生物学力为基础,以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追求的教学。其理论依据是结构课程论、意义学习论、整体教学理论、核心素养理论和学科大概念等。培养学核心素养是结构化教学的最终归宿点,它不仅仅为单个知识与技术服务的。相反,结构化教学为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单个知识和技术、碎片化的教学,教师教学随意性等问题提供一剂”靶向药“。布鲁纳提出“学习一门学科就是把握
它的基本结构”。结构化教学是一种
将散乱的知识与技能串联在一起的全局性思维,避免单一内容呈现,使得教学内容以多个内容组合出现,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系统教学的过程。简而
言之,知识与技能有效融合是结构化教学的主要特征,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总而言之,结构化教学,首先要把教材内容结构化,然后再实施结构化教学。如同“搓麻将”:教材内容结构化:将桌上散乱的麻将牌抓进来整理成规则有序的牌;结构化教学,就是把手里的牌,按照麻将规则打出去的过程。打牌不只是孤立的打单个牌,而是要从全局角度考虑把整副牌全部打完,最终目的是嬴牌。
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教学设计和手段,它是以大单元为载体,内核就是结构化教学设计,所以谈结构化教学必须置于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结合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与内容来剖析结构化教学的策略。在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大概念、大任务、大问题、大情境、大评价的创设等,而不仅只是内容(技术组合)上的结构化。从宏观层面,在大概念引领下,设计大任务,提出大问题,创设大情境,构建大评价五者形成一个结构上的关联;从微观层面,目标制定、内容重组、活动过程、教学评价各个方面都是结构化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结构化设计:体现知识与素养的统一。
1.达成知识学习目标与价值引领目标的统一。单元目标的结构化设定,需要教师在研究、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挖掘课程内容素养价值,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一定的过程方法(或学习活动)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概括
地 说,结构化单元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必备知识,又要考虑价值引领。
2.通过融合式的陈述方式进行结构化表述。这种融合式表述的 结构化形式为:“通
过什么样的活动或情 境(过程与方
法)、学习什么样的课程内容(知识与技能)、学会做什么或发展了什么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素养)”,简略表达为:通过(经过)……过程(方法),会解决……问题,发展(提高)……
二、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构建结构化的概念体系。
1.构建新的学习单元,把准学科大概念与所学知识的关系。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内容时,要在学科大概念的视域下厘清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将与这一大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系统整合,形成一个概念体系,然后与课程标准对应的教学内容重组,构建新的学习单元,使
单元成为一个结构化的整体存在。
2.绘制学科大概念图,整体呈现单元教学内容框架。
三、教学过程结构化设计:实现主题情境活动的协调统一。
1.设计结构化议题,实现议题制定的中心化。着眼单元的整体设计,围绕学科大概念,设置中心议题,将中心
议题分解为若干个课时议题再分解为问题串的设计过程,就是结构化设计议题的过程。从议题结构看,议题的设置要具有鲜明的中心化特征。议题中心化包括三层含义:其一,中心议题应该指向学科知识的
中心———学科大概念;其二,课时议题指向议题的中心;其三,问题串应指向课时议题的中心。
2.设计结构化情境,实现情境创设的系列化。教学情境的结构化设计就是将单元教学置于统一的、系列化场景中进行整体设计,
从而为学习活动提供事例来源和情感载体。学科大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学科逻辑结构,在情境中实现应用
和迁移。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科大概念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融合,
正确制定教学情境的主题方向。
四、教学评价结构化设计:达成多元与多维的统一。
1.开展多元主体全面评价。单元评价可调动多元主体全面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触发学生反思自我,
更新认知;同伴互评可以在学习比较、反观自我中提升素养;教师从组织者角度评价,可以开发学生成 长潜能。
2.实现多维度的深入评价。单元评价可从多个维度深入进行,即从目标、能力、态度、品格维度对
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诊断评价。每个评价维度设计 A、B、C、D、E 五个等级,以衡量体现学生的素养 水平。
立足学科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是一个知识结构化、认知结构化、教学结构化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目标、内容、议题、情境、活动、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结构化设计,可形成大单元教学的结构化合力,开辟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新途径。
聚焦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是自《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颁布以来,被讨论最多热点话题。什么是结构化教学,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结构化教学?成为专家和一线教师们共同探讨的实践问题。
布鲁纳结构主义强调应将学科的基本概念 、结构 、原理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起来,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进行教学。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从以上两位专家的观点,认为知识不是单一的、而是结构化的,学习中通过自己原有的经验建构起来的。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都主张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与认识任务,从知识与技能的结构说,指向整体知识与技能结构建构。
何为“结构化“?有关脑科学研究表明,结构化是人类把握事物的一种理性方式,通过把握事物的内部结构,将其中分散 的、零碎的东西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进而清晰地掌握和描述这一事物。结构化教学建立在体育与健康知 识与技能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的结构性基础之上,是以整体关联为抓手, 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身心为导 向,以生物学力为基础,以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追求的教学。其理论依据是结构课程论、意义学习论、整体教学理论、核心素养理论和学科大概念等。培养学核心素养是结构化教学的最终归宿点,它不仅仅为单个知识与技术服务的。相反,结构化教学为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单个知识和技术、碎片化的教学,教师教学随意性等问题提供一剂”靶向药“。布鲁纳提出“学习一门学科就是把握 它的基本结构”。结构化教学是一种 将散乱的知识与技能串联在一起的全局性思维,避免单一内容呈现,使得教学内容以多个内容组合出现,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系统教学的过程。简而 言之,知识与技能有效融合是结构化教学的主要特征,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总而言之,结构化教学,首先要把教材内容结构化,然后再实施结构化教学。如同“搓麻将”:教材内容结构化:将桌上散乱的麻将牌抓进来整理成规则有序的牌;结构化教学,就是把手里的牌,按照麻将规则打出去的过程。打牌不只是孤立的打单个牌,而是要从全局角度考虑把整副牌全部打完,最终目的是嬴牌。
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教学设计和手段,它是以大单元为载体,内核就是结构化教学设计,所以谈结构化教学必须置于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结合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与内容来剖析结构化教学的策略。在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大概念、大任务、大问题、大情境、大评价的创设等,而不仅只是内容(技术组合)上的结构化。从宏观层面,在大概念引领下,设计大任务,提出大问题,创设大情境,构建大评价五者形成一个结构上的关联;从微观层面,目标制定、内容重组、活动过程、教学评价各个方面都是结构化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结构化设计:体现知识与素养的统一。
1.达成知识学习目标与价值引领目标的统一。单元目标的结构化设定,需要教师在研究、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挖掘课程内容素养价值,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一定的过程方法(或学习活动)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概括 地 说,结构化单元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必备知识,又要考虑价值引领。
2.通过融合式的陈述方式进行结构化表述。这种融合式表述的 结构化形式为:“通 过什么样的活动或情 境(过程与方 法)、学习什么样的课程内容(知识与技能)、学会做什么或发展了什么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素养)”,简略表达为:通过(经过)……过程(方法),会解决……问题,发展(提高)……
二、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构建结构化的概念体系。
1.构建新的学习单元,把准学科大概念与所学知识的关系。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内容时,要在学科大概念的视域下厘清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将与这一大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系统整合,形成一个概念体系,然后与课程标准对应的教学内容重组,构建新的学习单元,使 单元成为一个结构化的整体存在。
2.绘制学科大概念图,整体呈现单元教学内容框架。
三、教学过程结构化设计:实现主题情境活动的协调统一。
1.设计结构化议题,实现议题制定的中心化。着眼单元的整体设计,围绕学科大概念,设置中心议题,将中心 议题分解为若干个课时议题再分解为问题串的设计过程,就是结构化设计议题的过程。从议题结构看,议题的设置要具有鲜明的中心化特征。议题中心化包括三层含义:其一,中心议题应该指向学科知识的 中心———学科大概念;其二,课时议题指向议题的中心;其三,问题串应指向课时议题的中心。
2.设计结构化情境,实现情境创设的系列化。教学情境的结构化设计就是将单元教学置于统一的、系列化场景中进行整体设计, 从而为学习活动提供事例来源和情感载体。学科大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学科逻辑结构,在情境中实现应用 和迁移。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科大概念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融合, 正确制定教学情境的主题方向。
四、教学评价结构化设计:达成多元与多维的统一。
1.开展多元主体全面评价。单元评价可调动多元主体全面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触发学生反思自我, 更新认知;同伴互评可以在学习比较、反观自我中提升素养;教师从组织者角度评价,可以开发学生成 长潜能。
2.实现多维度的深入评价。单元评价可从多个维度深入进行,即从目标、能力、态度、品格维度对 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诊断评价。每个评价维度设计 A、B、C、D、E 五个等级,以衡量体现学生的素养 水平。
立足学科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是一个知识结构化、认知结构化、教学结构化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目标、内容、议题、情境、活动、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结构化设计,可形成大单元教学的结构化合力,开辟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新途径。